教学反思当学生提出“我不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促进学习真正发生的必经之路。课堂上,有的学生能大胆说出“这个我不懂”;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懂,却以为懂了;还有的学生不懂装懂。

    一次,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用三种方式解决了学生的“我不懂”。

    预设出学生的“我不懂”。《田忌赛马》一课中,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很容易写错这个字。一些教师都用最直白的方法指导学生记住“亡口月贝凡”。我发现与赢相近的字有“羸、臝、嬴、鸁、蠃、驘”,推断出赢由两部分组成,但不知道这两部分的意思以及字的本来意思。于是上网查“象形字典”,制作了相关课件。

    课堂上,我问学生:“赢由几部分组成?”所有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说:“五部分,亡口月贝凡。”我突然神秘地说:“赢由两部分组成。”学生很惊讶。我随即给学生演示了赢的演变过程,并告诉学生左边这个字表示“多桨的龙舟”,一排桨演变成了凡,龙口演变成了月,龙头演变成了亡和口,并讲解了赢本来的意思——划着龙舟去海里拾贝,结果满载而归。学生不仅感兴趣,还加深了对赢的理解和识记,同时激发了对汉字文化的喜爱之情。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我不懂”。《田忌赛马》一课词语表中有几个词语要求理解:“赏识、脚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出谋划策、引荐”,我又增加了“门客、不动声色”,要求学生课前查词典理解。上课时,我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前,大家都查过词典了,有没有哪个词语查过词典还不懂?”课堂突然安静下来,没有人举手。我又说:“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不懂装懂。”这时有人举手了:“老师,门客我还不太懂,他跟奴仆有什么区别?”我立即表扬:“这个问题问得好,有没有人知道?”我看没有人举手,又说:“既然不懂,为什么不问呢?”我立即给学生讲解:门客主要作为主人的谋士保镖而发挥其作用,他们不干苦力活,平时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给他们安排工作。

    倾听出学生的“我不懂”。倾听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活动,倾听儿童的声音是教学实践的基点,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言说中倾听出学生的“我不懂”。

    《田忌赛马》是一篇历史故事,我先让学生阅读赛马的过程,也就是课文的10-13自然段,读完了再用连线的方式把齐威王和田忌的对阵图标画出来。我巡视了一遍,所有学生的连线都是正确的。我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说赛马的过程,学生说:“第一场,齐威王用上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我立即打住,让他再说一遍,并提醒所有学生认真倾听:“他这样说对吗?”其他学生看了看书,发现与书上说的不一样。另一个学生立即纠正:“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我追问:“这两种说法一样吗?”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发言。

    看似简单的赛马过程用语言表述,学生就出错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懂。于是我进行引导:“齐威王知不知道田忌出下等马?田忌知不知道齐威王出上等马?田忌怎么知道的?”学生一一回答。我告诉学生:“齐威王不知道田忌出下等马,而田忌知道齐威王出上等马,只能说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颠倒了词语的顺序意思就不一样了。”

    课接近尾声,我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孙膑怎么会想到这种办法的?”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讨论、回答,而是让学生拿出学习单,“连一连,看看双方有几种对阵图,并分析胜败情况”。有的学生很快就能画出双方的6种对阵图,也有一部分学生只能画出几种,看来需要同伴的帮助。我让学生4人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分析6种对阵图的胜败情况。同时也深入部分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与学生一起探究。

    有个学生说:“齐威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齐威王赢。”还有学生说:“齐威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平局。”持这两种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看来,学生没有真正弄懂孙膑为什么用这个办法赢得齐威王的。我启发学生思考:“齐威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结果究竟如何?好好想想。”有个学生说:“不好说,有可能齐威王赢,有可能田忌赢。”我说:“对,一切皆有可能,因为当双方的马脚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就要看比赛时的发挥和运气。”经过大家的合作、探究、讨论,学生终于弄懂了孙膑的思维过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兴化市边城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