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成长,从转岗开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98年8月,我由上海市松江县(今松江区)古松学校调到县劳技中心,从一名语文教师转岗为劳技教师。从此没有作业可批、没有作文可讲,只有技术技能、作品制作,这让我很不适应。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直接改变了我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心中满是迷茫、无措和失落。

    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新岗位准备混到退休,还是改变心态寻找新目标?如果改变,突破口在哪里?怎样在技术教学中融入我的文科优势?怎样找到昔日的干劲和热情……

    文科教师教手工类课程问题不大,但工科类课程如电工、电子、钳工,我完全是门外汉。

    不改变自己,就没有重新起飞的可能。

    给予我动力和信心的是在1999年11月,我的《打折裥》缝纫课在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一年后,我前往上海师范大学参加劳动技术教育本科的学历进修。重新拿起书本成为学生,有了动力却没有实力——我是中师生,大专读的是青少年管理专业,理科知识严重不足。当时,我就像小学生学习高中知识,彻底走进了迷宫。

    第一学期开学后的第二个月,我身体不适住院,停学一个多月。在家养病的我心急如焚,就每天坚持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高等数学我居然考了93分,自信油然而生。最终,我顺利完成了进修,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可我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弱。于是,我加入了职业资格培训队伍,取得了维修电工中级高级、摄影师初级中级、电脑维护与维修初级等技能证书。

    转岗后的7年中,我基本完成了从语文教师向劳技教师的转变。后来,回头看走过的路、留下的足迹,才发现我已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起来,便将实践经验、心得体会写成一篇篇文章在报刊发表。

    2004年,上海市启动劳动技术课程改革,那时我刚刚结束进修,正好可以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教学手段灵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坚持拓展教学,启发、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日本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探讨绿色能源的使用;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宣传电工的重要性;分析西方国家在新技术方面对我国“卡脖子”事件,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同时,我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合作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实践之后总结、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我一直将实践后的方法策略撰写成论文,粗略算来有60余篇。2005年3月,我参加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队伍。也是在这一年,我成为区骨干教师,开始带着团队一起向前走。2019年12月,我通过了正高级职称评审,成为一名劳技正高级教师。

    20多年的劳动技术教学,我成了一名会技术、精通技术的专职劳技教师。转岗虽不易,但更是一次机遇。新的岗位给了我新的动力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新的岗位更给了我宽广的平台,让我重新起飞。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