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预设”到“学习生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观看《开学第一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几道思考题:

    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为什么?

    与去年的《开学第一课》相比,你的观感有何不同?

    观看过程中,家人交流互动的话题是什么?

    如果让你推荐一位“心目中的英雄或榜样”,你会推荐谁,理由是什么?

    我设计思考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从“学习场”的边缘走到中心,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在认知与情感共鸣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肖政成说,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由革命家的后代讲述老一辈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震撼了自己的心灵。

    张欣怡说,“小康”穿越古今,让人感动落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了近在咫尺的画面感。

    陈骁扬是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他看到宇航员在太空舱里打太极特别兴奋,立志好好学习,将来从事航天工作。

    最感动袁启航的是核潜艇专家彭士禄,他4岁就成了孤儿,从小接受党的教育,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宏愿,成了“中国核潜艇之父”。

    耿超仪接着说,彭士禄院士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一是因为“勤奋”,他学习特别刻苦,学习成绩从不及格到优秀;二是因为“热爱”,从小吃百家饭的彭士禄,有着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更有着对党的热爱,种种热爱化为动力,让他成了科学领域里一颗耀眼的明星;三是因为“身世”,坎坷的人生经历锻造了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成就了他的人生梦想。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以前辈为榜样,爱党、爱国、爱家,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不仅学生深受感动,家长也感触颇多。唐逸清妈妈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全家更加清楚革命先辈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到底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更深切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罗盎然妈妈说,《开学第一课》里的每个人物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一个命题: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如何把自己的理想融入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

    肖政成的妈妈感触尤其具体深刻,对每个节目都进行了点评。她感慨地说,“《开学第一课》让我和孩子都认识到,为国家作贡献不论能力大小,做好身边事,站好自身岗,在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教师,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教学不应只局限在校园和课堂上,只教自己擅长的学科知识,而应打开视野,关心社会、民生、科技与文化,整合开发利用社会潜在的优质资源,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为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

    家长的陪伴不应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应在生活中给孩子传递人文与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其生命成长寻光问源。

    《开学第一课》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引向更广阔的天地,着力于家校社的密切合作,凝聚于新时代的人才培育,共同实现“理想照亮未来”的责任、使命、担当。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