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火炬学校的“教育辩证法”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一生受用的东西;不为分数,赢得分数;投资教师,改变教育;用老办法做出新成绩……火炬学校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理念与实践中,蕴含着教育的远见与睿智。
——————————————
在福建省厦门市,火炬学校是唯一一所在国庆节当天要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
国庆节清晨,学生、老师、家长,还有附近的居民都自觉地来到火炬学校的校园。大家奏唱国歌,注视国旗冉冉升起。往往升旗礼毕,大家还不舍得离去,聚在一起齐唱红歌,《今天是你的生日》《红星闪闪》《爱我中华》……
先到校参加国庆升旗仪式,再开启“假期模式”,已经成了火炬学校的一项传统。“如果在国庆日因放假而缺席升旗仪式,是一种遗憾。”校长王哲红说。为此,学校创办之初就定下了国庆举行升旗仪式的制度。尽管是自愿报名参加,但每年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就这样,学校办了20年,国庆升旗也坚持了20年。
一项特别的教育传统,传承的是学校不变的教育初心。自2001年学校诞生之日起,王哲红就明确提出,火炬的办学初衷是“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为国家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做别人20年后做的事
究竟什么是“优质教育”?王哲红与许多人的理解不一样。有这样一句话从建校时就挂在校园里,至今已成为火炬人的教育信仰——“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一生受用的东西——责任和习惯”。
学校的环保科创教育,可谓是对这一理念的鲜明体现。18年前,罗旭丽来到火炬学校,负责环保科创教育。18年过去了,已是学校教科室主任的罗旭丽仍认认真真做好这件事。
学生牧榕,从小生活在北方,深受雾霾困扰,患有过敏性鼻炎。因为这样的经历,到火炬学校就读后,他成了环保科创教育的积极参与者。
厦门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后,牧榕发现,许多人不懂垃圾如何分类。于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牧榕设计出了一款“智能分类垃圾桶”,通过二维码扫描和语音提示,帮助人们解决垃圾分类的困难。在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牧榕的发明获得了三等奖。
厦门市年年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往各学校都要组队参加,但因为科创活动投入大、见效慢,一些学校逐渐放弃了。可这么多年来,火炬学校从不缺席,也因此收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成为市里挂牌的“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知识产权实验基地”。
“与这些成绩相比,我们更看重的是孩子从中收获了良好的责任和习惯,只要孩子需要,我们从来不吝投入。”王哲红说。
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十分慷慨的王哲红,也有“吝啬”的另一面。倡导节约、杜绝浪费是火炬学校的一条“铁律”。
十多年前在火炬学校采访时,曾目睹这样一个细节: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上千人就餐的食堂里看不见有人乱扔乱倒,门口的泔水桶里仅有桶底的一点骨头残渣。
相应地,注重劳动教育也是火炬学校的一大特色。偌大的火炬校园里,多年来只有两位保洁人员负责日常的卫生保持,更多的清洁卫生工作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王哲红一直强调,要把孩子跨进校园所经历的一切都做成教育,管理是教育,生活是教育,课外活动也是教育,让教育时时处处都能发生。
“多年来,我们敢于把各种场合开放给学生,变成培养责任意识和劳动习惯的机会。”班主任邹艺华深有感触地说。
这些责任与习惯,既要求学生也规范教师,渐渐地成为了火炬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
“第一天来到这里,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工作多年后调入火炬学校的叶伟莉,对上班第一天记忆犹新:中午就餐,同事指着她吃剩的食物认真地说,在火炬不可以浪费;到文印室打印,发现文件的字号和页边距都有规范要求,还必须双面打印;去会议室开会,被告知必须提前10分钟到场,会后要把椅子推到桌下……一天下来,她几乎处处“碰壁”。
“踏进火炬,就像进入一个特殊的文化场,有一种力量的感召,让你不自觉就会这么做。”如今已是校长助理的叶伟莉说。
近年来,火炬学校的师生欣喜地看到,学校坚持的一切,从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到劳动教育等,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这让他们倍感自豪,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王哲红的一句话——“好的教育,就是做别人20年后要做的事情”。
不为分数,赢得分数
4年前,李寿锋来到火炬学校任教,从一名班主任一步一步成长为年段长。谈及在火炬学校的感受,李寿锋说:“一些学校的文化理念尽管写在墙上,刻在石头上,却没有落地。在火炬,学校的文化点点滴滴都体现在行动中。”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让李寿锋印象深刻。两年前,作为八年级年段长的他接到通知,区里将组织中学生篮球赛。当时学生正面临生物、地理学科的结业考,这么关键的时刻,要不要组队参加呢?李寿锋有些犹豫。没想到,当他向校长报告后,王哲红毫不犹豫地说:“多好的锻炼机会啊,当然要参赛。”
就这样,学校报名了,还举行了年级选拔赛,尽管学生最终也没有获奖。
“我们从来不主张让孩子死读书、大量刷题。”五年级班主任吴丹华说。
在火炬学校,每天下午4:40以后是孩子参加艺术类、特长类课程的时间,全校通过教师自主开发或外聘专业师资,开设了50多项技艺班,让孩子不出校门就可以接受各种特长培训。教育部提出“课后服务”后,教师们笑称,火炬学校20年来一直都有课后服务。用王哲红对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事业您去成就,孩子的教育请交给我们”。
当然,火炬学校并非不重视考试和分数。王哲红一直强调,不能只盯着分数,而是要盯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理念。
一方面,学校严禁拖堂、严控作业总量,倒逼教师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效益,精心设计作业,保住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底”。另一方面,学校创设了技艺班、辩论赛、特长班、艺术团、激情校园大家唱、仪式感教育等一系列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能力、素养、品格发展提供丰盛的“满汉全席”。
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教师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更关注他们的习惯养成与身心健康。
七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王开余的班里转来一位男生。男生的成绩相当不错,但每次大考前总习惯性地精神紧张。不久后,全班要参加一次朗诵比赛,男生一站上舞台,眼睛就紧张地眨个不停。为此,家长打来电话说,能否不让他参赛。
要不要让这个男生参赛呢?是班级荣誉重要,还是一个学生的成长重要?权衡再三,王开余觉得全班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让男生消除紧张,王开余想了很多办法,多次跟男生谈心,还为他准备了眼药水。每次男生上台,王开余都会在台下冲他微笑。比赛中,男生的表现果然好了许多。看到孩子的舞台表现,家长激动地打来电话道谢,王开余也趁机提出许多教育建议,让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样的教育,既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更考问着教师的教育良知,让他们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教给学生一生成长更重要的东西。
令人欣慰的是,火炬学校虽然不盯着分数,却最终赢得了分数,学校连续16年中考质量在厦门市名列前茅。就在去年夏天,李寿锋带的这一届学生毕业了,虽然面临突发疫情,学生宅家学习,但特殊情境反倒彰显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校的中考质量也不降反升。
“不盯着分数,使我们的学生赢得了良好习惯、公民素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赢得了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火炬学校一贯的坚守。”王哲红这样说道。
投资教师,改变教育
暑假到了,一学期的工作忙完了,对火炬学校的老师来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1000元研训补贴,每个科组的教师聚在一起,自拟主题、自选地点、自定书目,进行三至五天的读书学习。教师们惬意地捧读经典,谈论教育。
一位曾在火炬学校工作的老同事看见大家发的朋友圈,羡慕地说:“好怀念啊,这么多年了,火炬人的精神福利依旧没变。”
读书学习,是火炬教师日常的一项必修课。像这样,每个学期结束,教师先集体学习,再开始放假,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同样“雷打不动”的一项学习制度是,每个星期日下午,教师要提前返校,进行半天的集体研训,20年来从没有改变过。
“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是火炬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一条重要理念。王哲红深信,教师的价值和幸福源于专业底气。因此,学校不惜把大量的时间和大笔经费用于教师专业成长。
但对许多教师来讲,这样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痛苦并快乐着的蜕变过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