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火炬学校的“教育辩证法”
青年教师侯根琼2021年初调入火炬学校,在原来学校曾是优秀教师的她一到这里就感到严重的“水土不服”。
让侯根琼最头疼的,是学校对教师读书学习的“严苛规定”。不仅要读教育类专业杂志,还要做批注、写出学习心得。第一个月的学习心得,侯根琼坐在电脑前憋了五六个小时,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
“这还不算什么,在火炬做老师,你的节奏一定要快,否则一步跟不上,就处处被动。你光会教书也不行,学校一天到晚活动特别多,你得是个多面手,唱歌、跳舞、组织活动,样样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侯根琼一度差点儿“打退堂鼓”,幸好有同事的热心帮助才咬牙坚持下来。
挺过最初的“不适应期”,才过了一个学期,侯根琼惊喜地发现了自己的成长变化:工作节奏快了,课堂效率提高了,也敢于在各种场合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己了。
对于这样的成长变化,已经来火炬学校10年的徐义峰深有同感。“火炬学校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二春。就像校长妈妈经常对我们说的,在火炬可能不能延长你的生命长度,但绝对可以增加你的生命密度。”徐义峰说。
“校长妈妈”,是教师习惯于对王哲红的亲切称呼。从教近40年,作为省特级教师,先后担任3所学校的校长,王哲红用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关怀着每一个教师。
“感谢校长妈妈,如果没有她的宽容与等待,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如今已经是学校德育室副主任的彭佳丽说。
多年前,师范毕业的彭佳丽来火炬学校应聘,被安排到生活部做教师,同时教英语。生活教师是一个苦差事,学生一天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操心,从早忙到晚。“我一个年轻小姑娘,要照顾几十个毛孩子,当时真接受不了。”彭佳丽说。
问题是,彭佳丽在这里干了三年,工作毫无起色,她不禁有些迷茫。
但是,面对这样“一朵迟开的花”,王哲红始终充满信任,“生活部各种琐碎、繁杂的事务,对年轻教师的心性是很好的磨炼。从生活部出来的教师,一般都会培养出一颗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连彭佳丽自己都不敢相信,到了第四年,厚积薄发的她好像突然迎来了“花期”,她被评为生活部“优秀教师”。第五年,没做过班主任的她直接被提拔为年段长。“校长,我恐怕当不好。”彭佳丽有点心虚。“你没问题的,生活部可是咱们火炬的‘西点军校’。”王哲红给她鼓劲儿。
王哲红也始终相信,“一所学校的质量既不能跨越其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不能超过教师的教学质量”。像彭佳丽一样,在火炬学校这个平台上,一批年轻教师在被信任、被激励中,在承担挑战性工作中收获了成长。
用老办法做出新成绩
每到假期,火炬学校的校园里经常会有毕业的学生回来探望。
十多年前的一件事,让火炬师生至今感念不已。那是2010年冬,一个叫李双双的火炬女生突然患了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罕见的病症和高额的医疗费,让家长无比揪心。
让家长没想到的是,听说这件事,学校师生第一时间送来问候,鼓励李双双战胜病魔。同时,一场大规模的募捐在校园里展开,学生、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很短时间内筹集了16万多元。两个月后,李双双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身体逐渐恢复,很快重回火炬学校读书。
李双双康复后,感恩的家长把剩余的钱退给学校。学校就用这笔钱设立了爱心基金,让有困难的师生“立等可取”。从此每年冬天,火炬校园里都会举行一场“冬日暖阳”大型义卖活动,师生的义卖所得全部捐给学校。
时至今日,这股爱的暖流从火炬校园里流淌开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新冠疫情暴发后,已经毕业的火炬校友都惦念着母校,纷纷从国内外各地寄来口罩等防护用品。
正如王哲红常说的,火炬教育要给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烙下三个印——华夏子孙的烙印、家国情怀的烙印、责任担当的烙印。从这样的教育故事中,教师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教育应超越现实的功利目标,关注孩子更长远的发展,传递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大爱。
在火炬学校,每个班级门口都挂着一块水晶牌,写着班主任给孩子的寄语。“我写给孩子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说起自己的学生,二年级班主任孙雯的眼睛里写满爱意。
因为有爱,孩子们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眼里的世界:
雨滴藏在云朵里/云朵破了个洞/它们就都掉了下来。
——黄筱甄《下雨》
早上,我出门/看见爸爸的皮鞋破了个大口子/原来,爸爸的鞋也会笑啊。
——李天昊《会笑的皮鞋》
如果我可以变成大人/我要做一位妈妈/对没有妈妈的小朋友说/我来爱你。
——陈洛绮《我来爱你》
期末的时候,孙雯还把她和孩子们写的诗制作成一本精美的诗集,送给家长作为最美好的成长纪念。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教师用一颗“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平常心,陪伴学生慢慢成长。几年前,数学教师陈艺香遇到一位数学只考了24分的学生。为了唤起学生的信心,陈艺香用不断的激励和赏识走进孩子的心灵。在一次公开课中,为了这样的孩子,她宁可放慢教学节奏。课后,专家评价这节课节奏拖沓,没有完成教学目标,陈艺香却平静地说:“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我愿意放慢脚步等待他们。”
在王哲红看来,这就是火炬人的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儿童的成长需要去设计教育。
在即将迎来办学20周年之际,王哲红和老师们坐下来认真梳理办学历程,把大家公认做得对的事情和经验梳理出来,编了一本小册子,名字就叫“用老办法做出新成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