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程观有一种课改叫培育生命品性
尽管新课改已经走过了20年,但生物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受到压抑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以中考为目的和导向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鲜活的生物教学被肢解成冰冷的“死”知识,忽视了师生的生命需求。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物教学中培育生命品性的实践研究》,基于对生物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分析,探索通过生物课程培育生命品性的策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益,提升师生的生命价值,努力实现生物课程的深刻变革。
如果用木本植物的茎组织结构类比生物课程,可以发现一系列有趣的相似性。木本植物的茎组织结构可以分为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等部分:“髓”对应课程创生,“木质部”对应课堂转型,“形成层”对应评价实施,“韧皮部”对应生物实践。
课堂转型: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在生物教学中链接生活经验、生活实物、生活环境、生活实践,把生物学习置于生活的“大课堂”,生物课堂也就有了生命力。教师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从中获取“真知”,让学生感受思维的魅力。
课程创生:为生命绽放提供沃土。生物是一门充满生命色彩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对课程资源进行变革、建构和创造,将生物知识、技能的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关注生命的理念贯穿于各个领域和环节之中,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课题组因此开发出“生物教学中培育生命品性的实践研究”主题课程,分别包括“生命教育”“校园生态种植”“科学探究小实验”“探寻实验教学之道”等子课程。
评价实施:激活生命成长动力。一方面,我们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伴随学习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我们要变革作业形式和内容,如布置与日常生活事例紧密联系的作业,与当下社会热点相结合的作业,以及家庭小实验、小制作等。此外,教师如果片面追求培育生命品性,也有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因此,评价方案应该将培育生命品性与实际教学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生物实践:从“黑板”宣讲到“窗外”体验。学生在教室里、黑板上、书本中见到的仅仅是前人科学探索留下的一些印记,要想真正欣赏沿途美景,必须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因此,生物课程不应只关注“压缩在黑板上的世界”,更应关注“动荡在玻璃窗外的世界”。在探究实践中,教师或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利用学生的奇思妙想,或抓住学生的瞬间灵感——将课上探究延伸到课下,帮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自主空间领略生物的奥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蔬菜大棚、走进家禽家畜养殖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感知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基于这些理念,一些学校开辟了“生态种植园”,开设了“校园生态种植”校本课程,在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汲取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