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光照耀乡村教育改革路
当前,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较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办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我曾长期在偏远乡村学校工作,近年来通过“思育共融、以思促育”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深度的思维过程、深刻的情感体验、深层的认知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养成,提升其核心素养,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学校的改革创新之路。
思育共融:拓展乡村学校改革新路径
在进行“思维+多元育人系统构建与实践”的系列研究中,我们以“情境性、问题性、探究性、拓展性”为基本特征,以“思维型德育、思维型班主任工作、思维型课堂教学、思维型课程建设、思维型家庭教育、思维型评价”为基本方式,促进学生“思维习惯、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思维认知能力”等思维素养的提升,也促进“科学精神、理性思维、独立思考”等素养的形成,提升了育人效益。
针对“说教式、灌输式”德育,我们将德育与思维过程密切结合,在德育内容选择上体现“趣味性与哲理性”,在问题设计上体现“冲突性与深刻性”,在过程实施上体现“探究性与思辨性”,在方式方法上体现“情境性与体验性”,通过生动、形象、活泼、情境化的德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情感,在探析体验中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在认知感悟中帮助学生明晰道理并付诸行动。如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时,如果单纯说教,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认同,为此我们结合乡村特点,设计了一个“大鱼网”的游戏活动:(1)让学生想象鱼儿生活的特定环境;(2)思考:鱼儿离开了水会怎样?(3)将界线内规定区域比作池塘,界线外场地比作“岸”;(4)提问:活动为什么必须在界内进行?
在这样的游戏体验中,孩子理解了“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然后再通过“跳房子”“老鹰捉小鸡”“同舟共济”等游戏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在深度思考和体验中增强认知、培养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创境启思—问题导思—探析辩思—建构反思—迁移拓思”为基本模式构建“多元思维课堂”;在班主任工作中,通过营造浓厚的班级思维文化氛围,参照举办思维型班会、思维型班级活动等,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在课程设计上,针对乡村学校特点开发“种子”课程、“粮画”课程、“树叶”课程……让学生在“做”中深化思维,增强体验感悟;在家庭教育中,指导家长运用身边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让孩子提出一个问题,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模仿一个动作,制作一个道具……培养其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习能力提升。
情境激思:构建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场
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保证高效学习的重要前提。中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学生的思维兴奋往往会伴随某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趋向衰弱,因此我们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积极的思维训练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建立几个“优势思维兴奋中心”,根据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布和作用,分为“启动性、强化型、持续型”三种类型。通过“思维兴奋中心”的构建,使其成为一节课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活动的加油站,并通过其辐射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兴奋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故称之为“场”效应。
我在乡村学校进行“生物之间关系”一课的教学时,通过《诗经·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导入新课:“螟蛉是一种小青虫,蜾蠃是一种小土蜂。古人发现,蜾蠃经常背负着螟蛉的幼虫回巢,于是认为蜾蠃把螟蛉的幼虫带回去作为自己的儿子。直到南北朝时期梁代科学家陶弘景提出了从实际观察得来的科学说法:原来蜾蠃并不是把螟蛉的幼虫背回去作为自己的儿子,而是把它背回去作为自己儿子的食物。弄清螟蛉与蜾蠃之间的真实关系竟经过了上千年的曲折过程,可见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复杂……”
充满“认知冲突”的矛盾情境,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激发起好奇心,成功构建起“起始阶段”的思维兴奋中心,同时也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引发了深度思考,对学生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的培养具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题激发: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中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把问题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重要载体,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设计生成若干紧密联系、难度适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层次、有梯度地展现给学生,并关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促进多元思维养成,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完成学习任务。
有教师在教学《无处不在的能量》一课时,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上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他们长得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吃得多就长得胖吗?长得胖还可能是什么原因?运动多可以减少长胖的可能,这是为什么呢?你认为是因为吃进去的能量被消耗掉,没有变成脂肪是吗?你对能量有哪些了解?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紧密联系问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抓住“思维”这一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以德为本,以思为魂,思育共融,培根铸魂,是促进乡村学校深化改革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