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观察朴素的教育才恒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6年我到石门中学任校长,看到教师群里有人发了一张学生扫地的照片。因为当时是暑假,我就好奇地问是怎么回事。老师们说,石门中学每年毕业的学生离校前都会自发地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在石门中学,老师没有固定上班时间,也不打卡,但他们每天都会自觉来上班,而且会自觉工作到很晚。下班前我去教学楼走一走,经常会看到许多老师自愿、无私地给学生辅导。老师给学生作业或试卷上的评语大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还有老师每年会把评语写成诗,给每个学生的诗都不一样。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教育是否也应走上快车道?但我想,教育还是应该慢一点,朴素一点。这是我来到石门中学以后,从学生和老师身上得到的教育启示。“石门”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如石头般坚韧,如大门般包容,百年坚守,朴素立校。

    诚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特色,不同的地域生发不同的教育模式,但究其根本,学校教育应始终培养真正的人。回顾3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认为,好的教育其本质永远是朴素、真诚的,朴实、扎实、真实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那么,“朴素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拨回到1932年,即石门中学的始创时期。“石门”二字取自旧羊城八景“石门返照”,本身便带有“返璞归真”“兼容并蓄”的朴素之义。时任校长李景宗教导全体教职工,“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要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学生”,这种朴素的教育理念,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全体石中人。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为“朴素”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但无论怎样创新,“朴素”的立人目标、“朴素”的工作态度、“朴素”的学习方式始终如一。所谓“朴素教育”,就是一直坚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回归人性,回归本真,不浮躁、不浮华、不浮夸,拥有“敬畏”之心,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教育

    怀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探寻“朴素教育”的三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解构”与“重组”,以有系统、有逻辑的“立人课程”提升学校品位。石门中学的立人课程体系从立德、立言、立身、立业、立品五个方面全方位育人,旨在培养“大写的人”“站立的人”。近年来,石门中学又在人工智能课程、STEM跨学科融合教育实践等领域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

    第二条路径:“创新”与“共享”,以踏实、扎实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石门中学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鼓励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并引入“深度课堂”和“智学系统”,提升课堂质量,实施“精准教学”。我们还把课堂拓展到课外,举办语文素养节、英语素养节、科技节、体艺节、社团文化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第三条路径:“发展”与“成就”,以赤诚、务实的教师队伍推动学生的自主成长。学校多年来一直实施“导师制”,“导师制”的理念是让每位学生都有可倾诉的老师,让每位老师都有要牵挂的学生。在“导师制”的引领下,学校涌现出一批充满仁爱之心的朴素之师。比如我们的一位外教老师扎根石门18年,带来了高水平的英语教学,同时还做班主任,每次高考前他都亲自给学生做好早餐带到教室,说要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怀。

    同时,学校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制度,2016年成立了佛山市第一个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通过校友导师团、家长导师团、筑梦导师团开展生涯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每年高端讲座有40场之多,极大地打开了学生的眼界。

    在这三条路径的推动下,坚持“朴素教育”的石门中学获得了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等荣誉。学校的“走进军营,历练自我”“走进山区,奉献爱心”“走进工厂,职业体验”和“走进新农村,家国情怀”等体验活动亦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素质教育品牌。

    在我们“朴素”的教育观中,我认为文化治校是灵魂。所谓“文化”,体现在学校的一草一木、师长的一言一行中。如今的石门中学校园,绿树环绕的四友图书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庄严肃穆的孔子像安静地注视着一批批学子……而我更重视言传身教,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中与全体师生分享“三牛精神”和“五育并举”……

    我深信,一所学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朴素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它需要不断精进、不断创新,同时又坚守初心、不忘本色,如此才能真正“恒久”。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