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长他,也只当了一年校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久前,读到《中国教师报》的《他,只当了一年校长》一文,不由得想起了6年前我们的吴夕龙校长,他也只当了我们一年的校长。

    2015年8月,吴校长服从组织安排,到离家30公里外的我们学校当校长。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距离市区30公里,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教师见面会上,吴校长的一番激情告白至今记忆犹新,“尊敬的各位老师,特别是中学老师,我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兵,更是中学管理的门外汉,希望各位多多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帮助。欢迎大家对学校发展提出建议与主张,你说得对,我就改正,你说的对学校发展有好处,我就照你的办。来到溱东镇学校,我与班子各位同志都是为大家服务的,接受大家的批评监督”。

    一段知心话语,既向老师们坦露了自己的想法,又告白出“彼此珍惜,相互尊重,共同担当”的内心世界。

    在保持学校稳定的基础上,吴校长开展了大面积的学生问卷和访谈调查:

    你发现教师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师德行为规范要求?孩子们反映:教师上课期间接打电话;教师上课拖堂,课内长时间批评学生;教师批评教育采取拧耳朵或用侮辱性语言等方式;教师不批改作业、作业批改不及时或让学生批改……

    你最佩服的教师是哪位?简要说说理由。孩子们最佩服的理由是:教师和蔼可亲、教学负责、教学效率高、尊重学生、课后无偿辅导。

    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事情,吴校长不遮遮掩掩,不断章取义,教师会上原原本本传达了学生的心声。吴校长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地告诫老师们: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形象,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给学生以“幸运”,给学校以“光荣”,给民族以“希望”。

    吴校长与老师交心,提醒老师要尊重学生。和蔼可亲的老师让学生容易接近,就像父母一样慈祥,而那种满脸严肃、低沉的老师,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甚至望而生畏。

    他提醒老师,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和学生的口碑。你的爱心、责任心、工作质量等,老百姓和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不要成为老百姓和学生茶余饭后谈论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

    他指导年轻教师要蹲下身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能吹胡子、瞪眼睛、亮嗓子,学生毕竟是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正是需要我们教育者研究的问题。

    他与个别老师谈话,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进课堂,不要把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

    针对学校发展的实际,立足尊重学生的教育视角,吴校长提出“创造令学生终身回味的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提醒广大教师“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教师形象的闪光点”“千本事、万本事,教学质量上不去就是没本事”……

    一年后,吴校长头上的白发多了,但不得不说是他让这所学校发生了深刻改变。

    遗憾的是,吴校长在我们学校只任职了一个年头,便调回了原来工作的学校。调离的那个暑假,他还为即将跨入初一的学生准备好了衔接作业,与班子成员讨论了下一学年的办学目标与举措,听取了教师代表“提升质量,保住生源”的意见与建议……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吴校长,我们想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