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探索中医药文化帮助师生“知未致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医药文化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将中医药文化作为重要学习内容,结合学校实际研发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知未课程”。

    ——————————————

    “知未课程”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开发的特色实践课程,课程以“劳动教育”为核心,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将中医药知识普及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让中医药文化精髓与学校育人精神内核高度统一。

    知未课程的源起

    如何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对中医知识有深入浅出的了解?如何让学生将中医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是学生生活的实际需求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挑战。学校融合办学理念,将中医药文化课程核心定为“知未致未,追寻幸福成长的足迹”,研发了独具特色的“知未课程”。

    “未”,来源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即“未病先防”;“知”,意味了解、熟知,学习中医应系统了解中医知识;“致”,意味到达、实践,学习中医还要通过劳动教育亲身实践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知未课程”体现“居安思危则安,居安思安则危,未病思防则健,未病不防则病”的理念。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将医生分为三等,“上医”的职能是做好养生、维护生命健康,“中医”的职能是早期干预以防发病,“下医”的职能才是治疗疾病。“治未病”的上医体现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解决于医院之外,通过“治未病”的文化传播和知识方法的普及,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课程的第二层意义在于“治未病”的深层含义,即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思维方式。

    中医药文化课程是求真的课程。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科学的本质就是求真,因此学习中医药文化课程必须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精神。

    中医药文化课程是生活的课程。了解中医药文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养成“顺应四时”的作息习惯,形成“自然和谐”的生活观念,学习“信手拈来”的劳动技能。生活中处处有中医知识,中医课程就是生活课程。

    如何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变成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喜欢念的诗词、喜欢唱的歌曲、喜欢玩的项目?学校编写了浅显易懂的中医药文化教材,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素材向学生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通过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增进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推动力。

    在实践中习得中医药知识

    中医药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身体素质。因此,学校一直将劳动教育作为“知未课程”的主要实施方式。

    “知未课程”以中医药文化为引领,同时注重整体设计,所有年级课程、学科课程都紧紧围绕“知未课程”的内核开展,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类。

    学科层面有语文学科“写给孩子的中医启蒙故事”、音乐学科“唱给孩子的中医汤头歌”、体育学科“孩子必会的五行健康操”、美术学科“草药为什么那么美”、科学学科“孩子必会的调理方法”等,每个学科都将中医药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渗透其中。

    活动课程层面开设了研学课程、大课间、中医药文化节三大板块。在研学课程实践中,学校项目活动组带领学生走进中医院、中药房、中医学院、中药种植基地等场所,实地探寻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对中药材的知晓、辨识与基本应用能力。

    在今年5月20日第3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学校举办了“耀世中医传校园,劳动育人颂党恩”中医药文化节,这既是中医药知识的展示平台,又是劳动教育的成果体验。学校还特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蒋士卿、河南中医学院儿科专家侯江红为课程特聘专家,进一步深化“居安思危则安”“未病思防则健”等文化内涵。

    文化节现场,艾草香包、艾柱等常见的中医药用品都出自学生自己的双手,他们不仅熬制了除霾利咽茶、酸枣仁汤、芍药汤等中药养生汤茶,还制作了清火绿豆糕、补气山药糕、消食山楂棒等中药食品。学生还化身“小郎中”,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判断,推荐与其身体状况相匹配的养生汤茶。

    “我们有许多形式的中医课,在语文课、数学课、科学课、音乐课、体育课、社团活动中,全校所有学生都在学习中医知识。”五年级学生肖潇在活动现场一会儿给大家讲解学校“知未课程”,一会儿给来者诊脉、看舌苔,忙得不亦乐乎。一年级学生吕铭哲的家长说:“在学校学习的中医知识,可以帮助孩子掌握健康生活的本领,更是对孩子的人生起到积极作用。”侯江红也对“小郎中”赞不绝口:“小学生给老中医看病是中医传承的大事、好事,我看到了祖国传统医学的未来。”

    通过课程学习,低年级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医医理、四时起居、名医典故,高年级学生能够简单制药、掌握推拿方法、处理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假期的中医药文化实践也很丰富——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家里做功夫扇操、五行健康操,分享孩子自制的暖茶和养生佳肴,享受健康生活的幸福。

    让学生学会与身体对话

    “知未课程”是以“让教育回归本真,让生命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的特色课程实践,并将课程文化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让课程具有学校特色和育人价值。

    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序列化不仅体现在“知未致未”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方面。学校设计了“毕业生应具备的‘N个100’项目”,其中一项就是小学生必会的100个中医知识点。学校将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学习内容整合为100个主题,分散在六个年级开展实施与评价。学校希望学生学会爱自己,学会与身体对话,能够通过所学中医知识帮助自己的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状态,“让身体跟得上灵魂”。

    校长张丽娟介绍,学校在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之前曾专门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家长和学生的理念中,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度比较低。为此,学校2016年成立中医药文化社团,同时成立由教师韩莹牵头的“我和中药有个约会”项目组,2020年全面推广中医药文化课程。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习感悟、拓展视野,更锻炼了实践、分析、沟通能力,这是学校“求真”教育的成功案例,也让“发展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鲜活气质”的教育精神真正走进学生、走进家长、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