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班级是如何炼成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美国教育评论家劳伦斯·A·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概念,倡导以生态观看教育,呼吁教师从个体生命成长的角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合作、理解、宽容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享受和谐的精神生活。

    理想班级生态的构建,让学生置身“班级”这个具有特殊成长意义的生态系统中,主动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对班主任而言,要构建理想班级生态,其自身也应作出根本性改变。

    转变带班理念:做学生自主发展的引领者

    班主任要把学生自主发展作为带班的核心理念。自主发展的班集体一定有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明确的班级,一定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强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一定有共同的行为准则,以规则、评价实现有效管理;一定有浓郁的民主意识,学生在班级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较强的自主规划能力;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共同体,有优秀的小组文化,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共同体,每个学生在班级都有存在感、价值感、获得感、荣誉感。

    在创建“自主发展的班集体”的带班理念下,班主任角色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班主任不再是班级秩序的维护者、班级事务的决定者,而是学生成长与班级建设的参与者、引领者。

    以期中总结班会为例,传统的方式是班主任对班级的各项工作加以总结表彰,再请几个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班主任提出希望与要求。这种程式化的期中总结班会学生参与度小,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因为许多内容与大部分学生无关,他们只能当听众,当“看客”。

    如果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以 PPT 等形式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展示的内容是“我们”小组的成绩,甚至是“我”自己的样子,我必须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我必须为小组出谋划策,如果有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努力改正。制作、展示就变成了教育的过程,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主人。

    转变带班模式:做学生共同发展的促进者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更是学生在校共同生活的“组织”,而且是学生“自己的组织”。这个组织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的精心培育,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建设。当班级成为能够滋养、润泽师生生命的生态系统时,班级就成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的潜能在这里得到全面发展。

    我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管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个人在小组内皆有事务分工,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共同分担,合作共享。小组之间构成合作与竞争关系,每周都有小组推介本组内的成长故事及成功做法,小组间相互交流经验。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任课教师指导小组运行,帮助解决小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这样的模式下,班主任除负责班级计划、目标制定和班级氛围的营造外,更是参与者、指导者、维护者与促进者。

    转变教育方式:做学生个性发展的守护者

    教育方式不仅取决于班主任的带班理念,更取决于班主任的视野。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走向了校园、走向了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成绩。当学习空间、时间、内容、方式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班主任的角色也将发生彻底变化。

    以学生的社团活动为例,不管是科技创新类、人文社科类,还是社会实践类,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走到一起,共同研究、实践、展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体。这种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丰富而有选择性的课程极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对此,班主任要转变育人方式,做学生个性发展的守护者,守护学生的激情、信心、耐心。

    班级生态建设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努力,而班主任要做好引领者、促进者、守护者,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