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一样的数学,不一样的教学
品读张宏伟的著作《全景式数学教育:一样的数学,不一样的教学》,又查阅了全景式数学教育的资讯,顿觉“有朋自远方来”,我被深深地感染了:这样的学习中,我看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火热的数学点燃。
1989年我就提出,数学与科学技术前沿、数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等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火热”的数学应该融入教材、进入课程、走进课堂,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土壤。后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也是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我欣慰地看到这一理念在张宏伟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贯彻和落实:舌尖上的分数、杠杆中的乘法、现场的统计、和音中的比例、沙道上“压路机”压出的面积……在这样鲜活、有温度的场景中,被点燃的是学生对数学、对学习的热情。
初等数学的所有内容几乎都能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始生长点。原始生长点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通俗化、生活化,让儿童利用生活经验去发现数学、研究数学。张宏伟的全景式数学教育特别强调儿童学习的浪漫特征,注重让儿童自己去发现、体验丰富的数学原始生长点,通过长线浸润、充分积累和保护相应的心理、情感和经验,把一个个鲜活的活动纳入课程和学习过程,让儿童阶段的数学课程体验有一个更加完整的样貌。
如果说最近20年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有什么重要突破,最主要的就是教育工作者儿童意识的觉醒,大家普遍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果说迄今为止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什么亟待突破的瓶颈,我想依然是没有充分尊重儿童阶段尤其是小学生发展的浪漫属性。也正因为如此,张宏伟的探索更显得珍贵和重要。
不仅如此,张宏伟的数学活动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比如,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教材大都是直接提供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让学生去比较、操作、推导。张宏伟则把重点放在怎么让学生一步步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去研究,让学生自己琢磨和经历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是用已知探索未知。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原创性的思考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实现“三维目标”成为现实。
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三个部分,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维度归零了,整体就归零了。好的教学一定是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体化,也就是数学素养养成的教育。
儿童成长的本质是身心趋向独立的过程。张宏伟在课堂上,不仅仅让数学情境、数学活动都尽可能与学生的生命发生直接连接,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更重要的是经过充分的浪漫体验、问题梳理,把真正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解决的问题“淘”出来,让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场,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此外,张宏伟还带领团队围绕“用数学滋养人”这个核心目标,在数学活动的内容、结构、方式、目标和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他们创设了“浪漫体验”“主体先构”“问题梳理”“未学先测”等四种数学学习活动,重新定义了“新探学习活动”和“时习学习活动”的内涵和意义,同时提供了典型的实操范式;他们将数学学习内容更多地建设成了跨领域的项目课程,让孩子在好玩的项目活动中学习鲜活的数学;他们努力让每一项、每一次数学活动都至少兼顾心性、身体、生活、学科……
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数学教育,让我们看见了更多的美好,看见了更多的生命滋养,看见了更多的希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