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朱鹤健: 掏心付出是教师最美的修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在很难说哪些跨学科学问对哪一门课程直接有用,但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名教师,博览群书会提高讲课生动性,许多知识会不知不觉地与所教学科发生联系,一旦联系上了,会给学生一种“始料不及”的感觉,有时会引发“轰动效应”。

    “园丁五十载,未敢寸阴荒”,教师要把课讲好,就得读书。大学教师担负着教学与科研两项任务,更要读书。读书要勤,要坚持不懈。如今虽步入老年,我平日或多或少都要看一些书,读书如同散步一样成为我生命活动的必修课。即使置身于车站、码头候车室喧闹环境中也可静心看书。

    但光“勤”读书还不行,还要“活”读书,这样才能把课讲活。我在教师生涯初期多为任务驱动而读书,直至修炼到教书掏心付出时,才确立了读书的“检索、梳理、思索、新解、验证”五部曲。

    五部曲先是检索,书海无边,我以教学、科研中的难题为主题来检索文献并界定阅读范围,依据内容分别采用通读、精读和选读办法。阅读过程中,再以主题为中心进行联想、渗透,相互印证,起到了知识的“聚合效应”,读书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读书不仅要记住,还要把各家说法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文字或语言通畅表述,梳理成的读书笔记或文献综述最终还能发表,由此化为自己拥有的知识。

    梳理过程自然萌生思考,往往发现存在各家说法不一的现象,即使说法相同也会存在历史局限性,这时就要靠独立思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既要尊重前人研究成果,还要催生新见解、新想法,这是读书升华的重要阶段。催生新见解的过程蕴藏许多期盼,但须持续钻研,有时自己编写教材的一些新见解甚至是在半夜醒来时产生的。

    有了新见解要想法通过各种方式公之于众,这叫验证,是读书深化的过程。别人的意见会使自己再读书更有针对性,让新见解在学术界、评论界中锤炼,促其成熟,可谓“循环论证”。我的新见解的第一听众是研究生,通过青年学者的敏锐思想来加工自己的初成品。打磨到一定程度,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让同行争鸣,在争鸣中验证。

    上述读书五部曲让我把书读活了,也把课教活了,还带来成就感,又鼓励我再读书。我在教学实践中语言表达逻辑清楚、条理清晰,也归功于读书思考的过程。

    把学生看作共创新知的伙伴

    掏心付出不只激励我读好书,还成为推动我不断前进的力量。一批批学生的成就犹似生活的滋养,不断激励我再耕耘,催我奋进。

    我把学生看作共同创造新知识的伙伴,在教学实践中分享着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新所给予的滋养。这种滋养激发我对地理学思想理论体系的思考与总结,也使我对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了科学、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我在高龄仍能写出《地理学思维与实践》专著,构建了更为清晰与丰满的现代地理学思维脉络体系,这实为掏心付出的回馈。

    人才一代比一代强,学生也一届比一届好,欣喜之余,我也更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做个好榜样,做到言传身教,正面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了学生,掏心付出之美在于成就学生,也在于充实自己,这是我68年教书育人生涯的真切感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