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课堂改革样本·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新经验语文”“新经验语文”的一路追问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教学现场,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从行云流水似快读,到咬文嚼字一字一顿慢读,再到声情并茂高声读,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品与悟。
在评价齐威王时,学生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辩论。学生呈现了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可以看出,齐威王深受蒙蔽,自己却不知道,可见昏庸无能;另一种观点则从“乃下令………”认为齐威王善于纳谏,从谏如流,是一位明君。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不同,在教授议论文《怀疑与学问》时,整节课由师生对话推动,课后统计学生单独表达次数51次,全班30个学生几乎人均两次,有的学生多达四五次。在高频率的对话中,学生思维被激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
这是特级教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助理杨祥明常态课的两个场景。学生在读、思、辩中,感知诵读之美、语言之美、思维之美、逻辑之美。杨祥明的这一教学特色被命名为“新经验语文”。这是杨祥明和他名师工作室团队8年如一日的行动研究成果。
有专家评价,这一成果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三个变化:一是课堂教学重心从知识能力培养转移到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训练策略建构;二是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角度开展阅读和写作学习。
如果语文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阅读
深圳三高是一所完全中学。三年前的初一(6)班,是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学生入校成绩最低,学习态度和习惯也很糟糕,甚至有每次作文交白卷的学生。杨祥明则主动接手了这个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杨祥明没有忙着急功近利地“教”,而是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回到阅读上来。在他看来,语文素养是慢养的过程,是在海量阅读的滋养中培养起来的。
于是,杨祥明与学生一起开启了课外阅读之旅。他们平均两周读完一本名著,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那些起初连课文都不愿意读的学生,在杨祥明的带领下,逐渐爱上了课外阅读。三年来,阅读最多的学生仅文学名著就读了50多本,读书笔记写了十几万字。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杨祥明倡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读了之后一定要有输出”。他让学生自主选择分享的角度,并强调“真诚表达”,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他鼓励学生将语言作为载体,勇敢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自内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此外,杨祥明还改革了日常教学模式,让“教”减少到最少,把“学”尽可能放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三年来,学生语文素养明显提高,并且在课堂上敢于表达、乐于思辨。到了初三,这个曾经被“嫌弃”的班,语文成绩从最末上升到了第一,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
杨祥明一直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最好的样态”。在他看来,最好的样态就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在轻松自然、流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森林里尽情穿梭。显然,这个班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语文教学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标签和符号,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老老实实教语文,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体味语言文字魅力,在听说读写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杨祥明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系统阐释过自己的语文教学观。
如果语文可以教,不能忘了“学法”
语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语文教学始终面临的两大追问。杨祥明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指明了方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它凸显了语言和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要破解语言和思维的问题,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支架。杨祥明给学生提供的支架就是一系列学习方法。“因为学法本身就是知识和能力,是需要学习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新经验语文”确立的实践模式是“思维导学、语言导读、学法先行”。
因此,学法指导在“新经验语文”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在思维训练教学中,根据思维整体性特征开展听读学法指导,根据思维同步性特征开展速读学法指导,根据思维连续性特征开展猜读训练指导等;在语言训练教学中,根据语言“形美”特征开展美读学法指导,根据语言“神美”特征开展品读学法指导,根据语言“魂美”特征开展悟读学法指导等。
在当下试卷字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阅读速度显得更为重要。杨祥明引导学生学会跳读、猎读和直读等速读方法,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阅读速度。跳读,就是抓住作者思维发展节点,如时间节点、空间方位节点、逻辑进程节点、情感起伏节点等,具体表现为时间词语、方位词语、逻辑起承转合词语、情感发展过渡词等。猎读,就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其他内容扫视或一目十行即可。这种读法有助于快速抓住重点,形成整体印象。直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眼睛在文本上停留时,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眼睛投视区域有较大的余光区,顺着书面的中心线,做上下垂直跳动,在文章里迅速抓住关键词提取有用的信息。杨祥明还指导学生训练扫视法、搜索法、中心法、概括法、提问法等五种速读方法。
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杨祥明倡导默读为主。“因为速读虽然速度快,却容易忽视借以承载的文字,有声朗读则既降低了阅读速度,又分散了对思维的专注度,不可避免受到书面语言的干扰”。
如果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语文就亮了
第一次知道“新经验语文”这个概念,几乎无一例外,人们都会追问“新经验语文”到底新在何处?
如果是同行追问,杨祥明更愿意现场上一堂课来解释和佐证。“‘新经验语文’新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新在重新拾起那些口中有却行动中无的常常被忽略的语文教学部分。”杨祥明说。
比如,语文贵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实际上,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被忽略的。于是,“新经验语文”研发了“听读课型”“听音乐写作文”等内容。“如果文章用来听,会遇见新的感悟,听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文字的干扰,进入另一种体验。”杨祥明说。在实践层面,“新经验语文”最终形成了听读、速读、猜读、听写、说作文、续写作文6种思维型读写课型和美读、品读、悟读、美文写作、抒情作文写作、说理作文写作6种语言型读写教学策略。
实际上,“新经验语文”之“新”首先是与旧经验相对的。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这样的三部曲: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语言品味。杨祥明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种模式却遇到了瓶颈:整体感知流于形式,问题探究不得要领,语言品味方法单一。“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是新课改理念的错误,也不是这种新型课堂结构本身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思维训练,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课型变化”。
“新经验语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经验语文”的理论体系被称为 “三三理论”,思维的三重性,即整体性、同步性和连续性;语言认知的三层论,即语言的形美、神美和魂美。
“新经验语文”有效串联单篇文本阅读、文本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逐步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动物笑谈》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斯《所罗门王的指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一书的经典选文。
在教学中,杨祥明结合自读课文的旁批、插图、阅读提示等助学因素,引导学生抓住“笑谈”这一文眼,从“找笑料”“演笑点”“品笑味”三个角度,思考选文描述了几件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旁人对这些趣事的看法,为何是“动物笑谈”而非“动物趣谈”或“嘲笑动物”,原著中的“所罗门王”是谁,作者为何要与鸟兽虫鱼亲密对话等问题。这些问题以点带面引发学生对这部兼具趣味性和思想性作品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美的语言,用美的语言去表现美的生活,训练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学生品出的‘语文味’才是真正的‘语文味’。”杨祥明说,“‘新经验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实现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语文。”
如果教师要远航,就不能逃离课堂
时间回溯到1988年。彼时,杨祥明还在湖南邵阳一所普通中学任教。那年秋天,杨祥明凭借《狼》一课的教学,获得湖南省邵阳市区赛课第一名。后来,在全省九县三区赛课决赛中,杨祥明执教的《济南的冬天》过五关斩六将,超越众多名校赛课教师,一举夺得第一名。
1991年又是一个秋天,杨祥明怀揣着梦想南下深圳,成为罗湖区重点中学——翠园中学的一员。从此开始了他语文教学生涯的远航。
8年后,调任深圳三高的杨祥明开始尝试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尤其是对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不断进行反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