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家长的参与意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强调家长成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通过对“种子家长”的培养,强化家委会在家长中的引领作用,以家委会带动家长,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我尝试以文化浸润、实践体验、价值引领为抓手,唤起家长的自我成长意识,激发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主动性。

    学习型文化浸润

    我在班级组建了家长读书小组,每学期给家长推荐3本家庭教育类书籍。一开始,多数家长有畏难情绪,只有五六个家长坚持每天学习。阅读帮助他们与孩子建立了良好关系,亲子沟通越来越好。他们的体验分享带动了更多家长加入读书小组,互学共学的氛围日渐浓厚。家长读书了,家庭就有了学习氛围,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也随之提高。不少家长说,现在不用再催着孩子写作业了,我读书,孩子做功课,家庭氛围其乐融融。

    多元化平台体验

    2016年,我接手一年级时,根据家长在“入学课程”中的表现和自愿报名情况,组建了班级家委会,并与家委会成员深度沟通,了解他们对家委会的认识以及对孩子的期待,与他们达成共识,明确家委会在家庭教育、班级建设、班级舆情、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职责。有了这样的共识,家委会开展工作就有了方向。

    一年级寒假,我们班家委会会长看到我转发了其他班级的玩伴团活动,主动召集家委会成员策划班级活动“绿色新年我宣传”。虽然是假期,但留在常州的学生和家长都参与了活动。

    让家委会动起来,是每个班主任的希望。如何让家委会与班主任形成教育合力?我的经验是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达成一个目标。

    三年级时,学生开始学习写话,我与家委会协商办一份班报,旨在创建书香班级,将“听说读写”与学生生活有效融合,家委会成员非常赞同我的想法,想到孩子年龄小,完成班报设计与编辑有实际困难,家委会号召家长积极参与,成立了“班报编辑部”,并进行了详细分工:每周一语文老师推荐学生的写话给班报编辑部;周二由班报编辑部成员编辑校对文字、设计版面;周三交家委会会长与班主任审核;周四交学校相关部门印刷,周五班报发到学生手里,师生开展阅读、评价、赏析活动。这正是家校合一产生的效果。

    家委会成员的热情一旦被激发,对班级发展、孩子成长的助力特别大。

    比如,家委会组织开展了“半亩花田”的田园劳动活动,家长带着全班孩子去田里挖山芋,去果园采摘火龙果,去银杏林打银杏果,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比如,家委会组织孩子共看阅兵式,到老兵家里采访,去军营探秘,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在了实处。

    再比如,家委会组织孩子为家人做早餐,从中享受爱家人、为家人付出的甜蜜。

    交互性价值引领

    有人说,家长进入家委会就是为了与班主任走得近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些“优待”。但是,当“共学互学”成为家委会的职责,他们的服务对象不仅是自己的孩子。我们班的家委会会长协同家委会成员,立足书香班级建设,一个暑假组织了6次阅读交流活动,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内容。更可贵的是,家委会成员对所有孩子都爱心满满,班里的特殊孩子也在活动中融入了集体,打开了心扉。

    孟丽是个内向的孩子,不喜欢与人交往。可是,在暑假阅读交流活动中,家委会成员没有忽视这个不言不语的小姑娘,悉心关照、引导她,细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及时给予回应、鼓励,孟丽在自由、民主的氛围里变得落落大方起来,主动朗读了自己创作的小诗,家委会成员激动不已,我也特别有感触。家委会成员的爱心温暖了孩子,他们心里装的是全体孩子。

    家委会成员的努力与付出,成就的不仅是学生和家长,很多时候也影响着我的教育行为。一次家长会前,我安排会长对上学期家委会工作向全体家长做总结汇报,会长不仅介绍了家委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表扬了积极参与、热心奉献的家长,而且汇报了经费的使用明细,家委会成员也从各个角度汇报了自己的工作。看到家委会成员如此用心细致的工作与付出,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十分感动,家委会成员的言行鞭策我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