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点线面一体构建资助育人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聚焦脱贫家庭学生、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学生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江西省宜春市深入推进学生资助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逐渐形成了点线面一体推进资助育人新格局,保证百万学子成长成才无后顾之忧。

    点上重精准,帮扶育人一个不落。坚持分众化、全方位资助,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精准帮扶。

    精准纾困。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21年已累计发放各项学生资助资金8000余万元、吸收社会捐资助学1500余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1亿元,帮助12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生活困难,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精准指导。紧贴学生需求,深入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开展不定期的学业辅导、谈心谈话、家访等帮扶活动,帮助他们养正习惯、端正态度、纠正方法,提高学习水平。如宜春一中的“五个一”,即一个帮扶计划、一份动态帮扶档案、一次集中帮扶、一次送温暖、一个表彰,师生结对帮扶典型经验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

    精准疏导。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宜春市组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室,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业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宜春中学集中力量编印了心理咨询校本教材,帮助学生有效减轻压力、树立学习信心,点亮青春底色。

    线上重延伸,深度育人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润心润人作用,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学生资助从物质帮扶向精神磨砺延伸,从接受爱心向传递爱心延伸,实现学生资助的深度育人。

    搭建家庭育人平台。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提高家庭育人水平,让好家教家风引领学生成长;定期布置一项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洗衣服、做饭、拖地等家务劳动中体验生活、掌握技能、感恩父母。宜春九中等学校还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提供食堂阿姨、宿管、门卫等工作岗位,助力学生家庭脱贫解困,凝聚了家校合力。

    搭建校园育人平台。在校园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垃圾分类监督员、食堂秩序维护员、快递分拣员等多个勤工俭学岗位,按月给予一定劳动报酬,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体验收获之美;依托校园特色教育课堂,开设烘焙、手工、园艺等数十项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组建爱心社、志愿小队等多个学校社团,开展校园义卖、校园环境美化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培育正确人生价值观。

    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将育人迁移到社会大课堂,抓住关键节点契机,先后开展“我为地球添绿色”“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主题活动,还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交通引导、城市美化、垃圾分类等宣传实践;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开展敬老爱老、互帮互助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砺意志、锤炼品质。

    面上重覆盖,文化育人一体推进。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将资助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培养广大学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融入宣传体系。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校园广播、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多元传播平台,定时定点宣传资助政策、传播励志典型,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营造感恩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融入课堂教育。坚持常态化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教育,每个学期开设不少于两课时的学生资助政策主题班会,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知晓政策、会用政策;将爱国、感恩、成才教育引入思政课,帮助学生在点滴浸润中培根铸魂。

    融入德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元素,创新开展感恩演讲、爱心义卖、资助宣讲进校园等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特别是把青少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万载、铜鼓等县区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烈士陵园、纪念馆、电影院等场所,先后开展600余次红色研学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行走的党史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进取向上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宜春市教育体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