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京版“孺子牛”下乡支教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北京市教委的协调下,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还专门派出研究生担任支教校长、书记的助手,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机会,也为老校长提供了人手上的帮助。

    2016年7月13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发文,将“老校长下乡”项目经费纳入市财政支持的《北京市支持乡村学校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列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建立了长效的工作保障机制。

    抓课堂,带队伍,推校长……老校长5年支教行动已经卓有成效,在支教地,一批有思想、敢创新、能办事的校长和教师正在不断涌现。

    “5年的时间,我们感受到受助学校校长的思考与成长。这是受助学校发展提升的核心力量,这是阜平教育腾飞的希望。”白瑞祥说,而这正是他们支教团的口号——“来,是为了不来,就要打造一支留得住的好校长、好教师梦之队”。

    而这也是“老校长下乡”活动第二期的目标。“从今年开始到2025年,我们将全力推进阜平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三名工程’建设,促进校长管理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创造乡村教育振兴的阜平之路。”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说。

    “在这里收获情怀和梦想”

    5年的时间,总有一些光影深深镌刻,无法忘记。

    白宝红一直记得2017年的那个冬天,当时刚刚下过雪,去往谷家庄的路是泥土路,要经过一个陡坡,车子怎么发动都上不去,怎么办?白瑞祥“一声令下”:“来了就要去看看孩子们,走着去。”就这样,白瑞祥、李占芳、付宝环三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了三里路到了谷家庄小学。

    “他们都是65岁的老同志,还那么有壮志豪情,真是让我们全体师生都特别感动,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白宝红由衷地说。

    而让张飞感动的是,今年10月22日,李占芳从阜平返回北京已是晚上10点多,因为河北健康码失效,10月23日晚上在收到通知后,李占芳做了核酸检测并居家隔离了14天。“70岁的老人连日奔波京冀两地,为了教育发展让人心疼”。

    老校长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更用自己的行动凝练成一种精神。

    2020年,“北京老校长”团队被新华社、半月谈等媒体称为京版“孺子牛”,被评为2020年“北京榜样”年榜人物。2021年,“北京老校长下乡”代表刘建文被评为北京扶贫协作先进个人,北京老校长下乡阜平支教团获评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

    在收获这些荣誉的同时,白瑞祥更愿意把自己的5年支教之旅称为“最长的一次微党课”,因为“持之以恒地助教扶贫不仅是单纯的付出,我们是在传承着老区人民的精神,在不断学习着、感动着,老区精神是推动我们一往无前奔赴阜平城南庄的动力”。

    就在一个月前,作为阜平荣誉市民的白瑞祥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他认领的两棵苹果树结果了。

    8盒苹果,每盒9个金灿灿的大苹果,一咬一口蜜,白瑞祥说:“这是我们作为园丁收到的最好的果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