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话题阅读,儿童要回归到正驾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阅读三明学院附属小学校长曾扬明《表达型语文——教你策划言语活动》一书,引发了我对学生作文困境和应对策略的思考。学生陷入写作困境,多是因为阅读、思考、练笔不够,这本书立足儿童身心特点,将“读进去、想开去、写出来”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对实现“表达型”语文教学目标具有现实价值。

    多阅读。阅读之于语文教学如同树根之于枝叶、基础之于大厦,若将这“根”丢了,语文教学难免百“病”丛生。曾扬明在书中提到“阅读,儿童要回归到正驾驶”,这个比喻生动形象,阅读就是要让学生亲身实践。但是在现实中,学生中有心读书者不多,有阅读计划的学生更是少数,或者即使读书也只是读课本之书、考试之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达到或超过这个保底要求,需要儿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儿童读书的兴趣需要不断激发,同样儿童读书的成效也需要展示的舞台。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加强指导、交流、展示的力度,在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增强儿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让他们想读、乐读、悦读。

    勤思考。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如果只读书而缺乏思考,则所读未必能内化为知识和思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思考习惯。一是变“快思考”为“慢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营造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氛围和环境;二是变“闹思考”为“静思考”。“闹思考”是以表面的欢乐、热闹掩盖内在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这种蕴含“静思考”味道的学习能让学生拥有更多成就感;三是变“隐思考”为“显思考”。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过程的环节并进行补充、修正,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显性化;四是变“浅思考”为“深思考”。课堂教学中的“浅思考”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缺乏敏感性,无法深入核心。“深思考”是盯住某一点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思考,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深刻的感受。

    常练笔。曾扬明认为,“做一个思考型的人,仅仅阅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笔记下你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树立三个“意识”。一是积累意识。除课内习作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写作拓展到课外,做到常练笔,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习作时“无米可炊”的尴尬;二是激励意识。要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除了增强学习兴趣外,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投稿、参赛,一次习作发表或获奖或许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三是榜样意识。言传不如身教,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先要以身作则,如果教师经常写作,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会关注写作甚至爱上写作,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读《表达型语文——教你策划言语活动》,印证了我长期坚持的多阅读、勤思考、常练笔的语文教学思路,让我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门道。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