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衔接”让“双减”软着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面对“双减”,家长有困惑: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教师有担心:既要做到教学目标课堂内完成,又要还时间于孩子,会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些矛盾,提醒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提前谋划好“双减”背景下基层教育的有机衔接。

    “制度与执行”有机衔接。在“双减”实施中,我们首先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精准管理,按政策不降标准、不延时间、不讲人情、不吊胃口,对全县29家校外培训机构摸清底子,对11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采取转型、分流、劝退等多种形式停止一切学科类培训行为。其次,坚持“股室对标片区”抓停办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充分调动教育督导力量,确保在双减“笃行”中“不虚行”“不假行”“不伪行”。建立健全校外学科类培训动态监测机制,动态掌握这类培训机构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及时掌握信息,防止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操作。

    “内修与外引”有机衔接。“双减”成功与否,关键在提高教师素养。为此,我们主要采取“内修+外引”的策略。内修,主要通过“国培E101整体提质计划”“C34系列项目(6个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坊和6个城乡学校手拉手)”以及“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室”的引领,建立7个“双减”片区调研基地,修炼好教育教学内功。在此基础上,以基地为中心,将优质课堂教学、课内课外作业设计以“轻骑队”送教、送研到基地的形式,迅速向各乡镇辐射铺开。外引,则是通过名师示范、讲座、现场亲自指导的形式将发达地区在“双减”方面的经验引进来,结合我县的实际加以吸收利用。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亲临我县,十余天下基层、访学情、定方向、寻策略、开讲座,为全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注入先进理念,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城区与乡村”有机衔接。我们以县教研室、县教师发展中心为枢纽,以“学科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为推手,实行包区包片分学科推行“兼职教研员制”。全县划分为7个综合片区,通过学科各工作室及兼职教研员,在县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指导下,集中研究教学案例、先进经验,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成绩的监测与评估体系。采取工作室集中分阶段,以“课改轻骑队”“研磨讲座”“‘双减’先进经验校际观摩”“城乡手拉手”等形式辗转于各片区基地校。在此过程中,凝练出一个适应“双减”的“研磨团队”,打造出一支符合“双减”的“教学尖兵”,真正实现城乡学校“教育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的双提高。

    “双减与双增”有机衔接。“双减”就是要负担降下来、质量提上去。我们根据自身特点,从“国学”“国药”“国术”以及其他传统项目(体育、舞蹈)或民族特色(傩戏、侗歌)中选准一个突破口,充分利用课后服务、节假日研学、学生综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以及各种创新能力。在有条件的城区,我们重点打造“国学”“国药”“国术”基地,让这些国之瑰宝进课堂、进生活;如“国药”进校园,就采取“学校+医院+种植园”的模式,定期一周一次中医知识讲座,一月一次中医观摩,一月一次种植园实践。孩子们通过增设的“国药”兴趣活动,学太极、做推拿、试银针、学熬药、辨百草、望闻问切……而乡村学校则增设相对容易的“国术”“傩戏”“侗歌”项目,真正还时间于孩子,还自由于孩子,还个性于孩子。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新晃县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