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三色”教育点亮“大思政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育局扎实开展以红色革命教育为本色,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底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特色的“三色”主题教育活动,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好新时代教育发展“大思政课”。

    红色革命教育固本色。近年来,襄州区教育局把红色革命教育纳入新时代中小学德育体系,用足地方红色资源,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全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黄龙镇是革命老区,是工农红军第九军26师的成立地。黄龙镇中心学校把“弘扬老区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作为办学宗旨之一,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为此,学校成立专班通过深入走访、实地考察、查阅史料、请教专家等,编写校本红色教材,将黄龙镇及周边的红色资源系统化。学校还创建了红色队伍“英雄儿女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及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襄州区教育局授予“老区精神进校园”实验学校,成功走出一条德育治校、文化铸校、特色立校、红色强校之路,成为“红色”品牌学校。

    如今,红色基因在襄州校园里“流淌”。全市首家“红军小学”通过室外红色长廊、室内红色展厅等展示英雄人物和典型事迹,让学生身处“红色海洋”;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襄州区实验小学等学校创建延安精神进校园示范基地,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张湾中心小学邀请家长讲红色故事,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要用实际行动弘扬革命精神,好好学习,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听完红色故事表达感受时说道。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亮底色。“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黑龙小学教学楼二层的戏曲教室里传来学唱豫剧《朝阳沟》选段的声音。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小学生边学边练,一举手、一投足传递出中国戏曲的魅力。

    襄州区石桥镇黑龙集村地处鄂豫边界,是豫剧发源地,素有“豫剧之乡”的美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喜华就出生在这里。2013年,该校以襄州区教育局号召各校发展“一校一品”为契机,成立戏曲校园兴趣小组,接连邀请省豫剧团成员来校开展戏曲活动。如今,戏曲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名片”。

    用优秀传统文化作底色,全力打造“一校一品一特色”已成为襄州区校园最美的风景。自2014年以来,双沟镇回民小学坚持书法特色教育,成立初级“蒙书堂”、中级“翰墨苑”、高级“兰亭轩”系列社团,聘请书法专业教师和市知名书法家现场教学,探索归纳出书法课堂教学“五步法”,把书法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诗歌教育等融合,提高了书法教学效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特色。区教育局着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孩子的品质感染了围观者,他的热情和善意让人如沐春风,他的行为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2019年10月26日,襄州七中九(2)班学生邓思涵偶遇老人被撞,飞奔救人的行为感动着襄州区西湾社区副书记潘红伟。

    襄州七中坚持德育为首,在全区率先开展了“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把自己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分别从不同角度“代言”。不仅如此,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灵魂、创特色、树品牌”,区里形成了一批各具品牌特色的名校。如襄阳市田家炳中学以“办师生生命更精彩教育”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道德田中、书香田中、智慧田中、生命田中建设总目标,走出一条“多元特色发展”之路。

    为形成“三色”教育长效机制,襄州区教育教学中心定期组织全区师生分学段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竞赛评比活动,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思政课教学大比武,在中小学学生中进行“我和我的祖国”绘画评选、“红色故事会”比赛、“红色教育”征文……“三色”教育亮出底色、育出特色,集中展示了襄州广大师生的绚丽人生。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