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秉持“田野性、开放性、引领性、发展性”的理念,我们从过去一年报道过的课堂改革成果中选出10个案例,作为中国教师报2021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这是一种基于媒体视角的发现和发布,这10个课堂改革案例充分体现了这些学校以学生立场和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改实践,也为落实教育方针,办高质量的教育提供借鉴与思考。

    ——————————————

    样本1:北京市丰台第五小学教育集团“幸福交响课堂”

    北京丰台五小教育集团“幸福交响课堂”历经10年实践研究,创造了一种课堂新样态:课堂变得更加润泽,教师在倾听中变得更加温润,学生在协同中真正成了学习伙伴,师生在多重对话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他们不断与新的自己、新的世界相遇。在“幸福交响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是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是用唯一的评价标准。“幸福交响课堂”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自主、公平、包容、协同成长。自主,即强调自觉主动学习,对学习有需求,有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质疑、倾听、对话、探究、实践,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公平,即强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权,实现学习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实发生。包容,即强调以尊重为基础,理解他人的观点或思想,并在他人观点中汲取自我成长的力量。协同成长,即强调基于倾听与有效表达,面对挑战性问题进行对话性研讨的互学形式;师生、生生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拉动效应,推动共同学习。协同的结果使大家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

    10年课堂寻变之路,他们走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聚焦激发学生动机,唤醒并发展学生的自发性;第二个阶段聚焦培育教师倾听能力,让倾听成为学习发生的新起点;第三个阶段聚焦课堂公平,让角落里的学生一样可以发光;第四个阶段聚焦以评促学,学教评一致让学习更高效。

    样本2: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品格课堂”

    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在“高观点、低结构、中温度”理念引领下推进的“品格课堂”改革,为课改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品格课堂”是一种教学样态,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索的是站在儿童立场的科学化的教学规律。品格既是高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提高质量的重要原因和保障。同时,品格课堂揭示了高质量课堂的内核与品位,不仅指向质量,而且指向格调。

    所谓“高观点”,旨在使学习如“寻宝”一样新奇。它包括大概念统领,即用上位知识统整教学内容;思想性滋养,即用内在学科灵魂构筑教学品质;结构化关联,即用知识之序串起教学线索。所谓“低结构”,旨在使学习如“登山”一样给力。需要课堂上有更为开放的目标,更为鲜活的过程,更为丰富的资源,更为主体的感受,需要关注大问题,催生真学习,培养思维力。所谓“中温度”,旨在使学习如“呼吸”一样自然。中温度就是力求表达一种朴素的理念: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儿童的生命在和煦的阳光下,在和暖的微风中,自由、自然地舒展与生长。品格课堂的内涵指向三个方面:学科的课程品格、教师的教学品格、学生的学习品格,说到底是人的品格建构了课堂的品格。同时,品格课堂培育发展了人的品格。从不同维度进行整体架构:一是内容维度,二是过程维度,三是情感维度。这三个维度的架构逻辑是合理的、清晰的,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样本3: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互联网+教学”

    青岛二中自2013年起开始进行“互联网+教学”探索,2016年开始全面推进“互联网+教学”。其核心要义是“先学后教”,而“生学为本、合作内化,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教学原则,既明确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界定了教与学双方的内容,也对教学活动的程序进行了再造。开展“互联网+教学”,给了师生更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2016年开始,青岛二中同时取消传统班级制,建设特色MT(Magnet Team)制度,即建设吸引力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加入不同的“吸引力团队”——人文、外语、数学、经济、理工、生化等,每个MT内部根据学生自选情况划分成若干微团队。MT运行按照“首席全权负责,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项目运行,团队自主发展”的原则,建构“管理、课程、学术、社团、基地”五位一体的MT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进一步打通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育人的渠道。

    2019年开始,学校进行长短、大小课时改革,将课间改为7分钟,上午6节课,下午一节体育课,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之后得以放松身心。

    一直以来,青岛二中都在不断创新,这也是历任校长思考问题的基本点,“如果学校始终能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就会超越自我,实现更好发展”。

    样本4: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输出为本”教学范式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输出为本”教学范式推动实验学校课堂实现了“三个转变”:扭转以知识输入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提出“能力输出是目的,知识输入是手段”;强调“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流程再造,通过输出型任务倒逼学生开展有目的有意义的自主建构式知识输入;重视“以输出表现评价输入质量”,要求教师遵循“循证评价”理念,根据学生的输出行为表现评价知识输入质量的方法,“输出”成为教师评判学生学习质量的“证据”,促使教师根据输入质量及时调整教学实施,实现结果性评价向全过程评价转变。在课堂上,教师开始有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思考不同程度学生的输出表现,让他们平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校长的观课、评课视角也更为专业,重点关注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科学性,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生生对话的真实性、有效性等。“输出为本”教学范式有五个特点:一是教学设计以输出性学习目标为逻辑起点,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思路,强调目标的可视化,需要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二是任务驱动,将目标分解成需要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的任务,实现“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过程再造;三是有效提问,教师提问要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开放空间;四是真实情境创设,通过真实情境性的任务设计,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五是用输出评价输入。遵循循证主义,以学生的输出表现作为输入质量的评价证据。

    样本5: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秀小学“表达式学习”

    “表达式学习”从“作文与学科整合”到“小学学科作文教学”,再到“实施‘写中学’优化教与学”,形成了一种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层课改提供了有效的实现方式。表达式学习从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出发,从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体验入手,拓宽学生写作视野,让学生学进去、说出来、写明白,把写作作为学习的工具,倡导学科教师运用表达式学习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表演、游戏、比赛、辩论等。同时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把书本与生活无缝对接,激发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记录生活感受。

    表达式学习的基本策略包括: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把学习问题变成作文,把师生对话变成作文,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倡导学生写预习作文、复习作文、听记作文、学习报告、知识童话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相互分享表达中自然进入写作,提高学习效果。表达式学习提出让学生读进去、学实在、说清楚、写明白。表达式学习认为,真正能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是看学生如何说、如何写、如何做。要评价学生的如何说、如何写、如何做,就需要学生学会与他人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我对话,学会分享,学会表达,在分享和表达中达成学习行为,表达式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最好方式。

    样本6:浙江省温州市道尔顿小学“整理课”

    浙江省温州市道尔顿小学的“整理课”源于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希望孩子每天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自己的学业。原先开设每周3节的整理课,逐渐增加到现在的每周5节。整理课上,孩子可以反思当天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问题还没有彻底明白,可以带着问题去请教同学或老师。整理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科学习中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物品、学习环节、学习方法、知识系统、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的认知和整理,逐渐培养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关学习行为的程序、方法、策略,学会整理、反思、质疑、合作、探究,进而规划、管理和监控自己的学习。学校坚持引导学生一日三省,制订计划,使学生能感知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途径排解心理困扰。最终,通过整理活动的程序和规范,使学生养成自理的习惯和整理的思维。

    如今,整理课迭代更新,由原来的一节课变成了一种整理教育。整理教育是要将学生自理、自学、自律的“整理”能力作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石。通过整理,学生亲身经历内在的情感体验,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整理教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品质的培养及内在生成,以学业整理为主,辅之以心情整理、学习工具整理,并促使教师整合资源、合作教学,给予学生适宜、有效的指导。

    样本7: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创中学”教学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