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表里山河,钟灵毓秀。桃李芬芳,文脉璀璨。2022年,山西大学迎来120周年校庆。在历史文化灿烂的三晋大地,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历经沧桑两甲子,与时代同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启程“第二个一百年”的时刻,以崭新的姿态,踔厉奋发,迎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百廿年树蕙滋兰,两甲子春华秋实。山西大学始终把“应国家之需要”作为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核,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奋进,铸就“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形成“勤奋、严谨、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唱响时代壮歌,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和布局贡献了力量。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抢抓发展新机遇,不断续写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砥砺奋进,百廿年历程彰显荣光
山西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与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共同开启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译书院,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文化驿站”。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大学倡导“思想开放、学术自由”,名家云集、人才辈出,中西文化兼容并蓄,办学质量享誉海内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学校师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革命主张。1926年,学校成立了党支部,成为山西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
全面抗战爆发后,山西大学辗转多地,坚持办学;师生投身抗战,赤诚报国。老一辈革命家专门到学校宣讲党的抗日主张,领导和推动山西抗日斗争。众多师生奔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山西大学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三晋大地。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西大学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冶金工程系并入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独立建院,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大学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作为山西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学校先后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首批省部共建大学,取得了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科技大奖等一系列突破,为实现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进入新时代,山西大学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学校紧紧抓住部省合建、“1331工程”等机遇,以创建“双一流”为抓手,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对口合作高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向着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的目标高歌前行。从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到2018年成为部省合建高校,再到2022年昂首迈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山西大学初心如磐、步履铿锵,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地方大学到高等教育“国家队”的历史性跨越。
创新机制,厚筑育人育才根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办好的教育”作为办学治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2个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立足于为基础学科培养拔尖人才的国家战略需求,依托物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建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贯通化、学术化、开放化”的全过程培养模式,试行“优才计划”,让更多优秀拔尖学子脱颖而出。打破学科壁垒,先后开设初民学院“文学+史学+哲学”文科试验班、“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理科试验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学”工科试验班,探索“2+2”与四年一贯制学制、学业导师制、导生制,逐步形成文、理、工专业交叉培养模式。聚焦培养面向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程芳琴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提出“服务需求、回归工程、创新为本、能力为基”的育人新理念,探索“因需施教、因研施教、因技施教、因制兴教”的“四位一体”育人新方法,构建“四方联动、平台支撑”的育人新生态,着力打造地方高校政产科教融合的示范样本。与北京大学共建云冈学研究中心,致力于高层次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人才培养,入选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为国家培养“文物全科”本科专业人才。
为有效推进物理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学校成立“三立学院”(“三立书院”),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富有区域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探索“学院+书院”的“双院”育人模式,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改革,打造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新高地。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完善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行启发式、研究性、联合式教学,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提供坚实保障。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国内外交流优势,不断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建设,积极开展“金课”建设。7门课程获得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64门课程获得山西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一体建设着手,推动课堂从单向度的知识传授向立体化育人转变,先后开设300多门通识课程,打造15门“感知山西”系列通识课程,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艺十大学科门类,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通识+专创+科创+思创”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大力倡导“学赛创”一体化,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建有国家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奖项近130项、省级奖项2100余项,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先后获得金银铜牌10余枚。
精诚担当,科研强校矢志报国
学校持续在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上下功夫,在科研上做大文章,推进科研强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科研工作新局面。
努力打造优质科研平台,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教育部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超算(太原)中心、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等一大批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任务,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舞台,科研强校成为共识,成为学校强力发展的新动力引擎。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日益增强。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科研奖项近30项。“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06项。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大力强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科技山西,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山西北大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合肥国家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使学校成为山西对接国家科技重大战略布局的“桥头堡”。服务经济山西,扎实推进杏花村学院、合成生物学学院、大地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金融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学院(研究院)建设。塑造人文山西,建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云冈学研究院、长城生态文化研究院、山西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山西省地方立法中心、山西省旅游研究中心等一批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文化引领方面的独特作用。建设绿色山西,依托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西黄河实验室、大地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助推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振兴乡土山西,发挥乡村振兴研究院、杂粮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农业循环工程研究院等平台的作用,承担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等国家或省级重大调研项目,为山西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助力健康山西,利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山西省实验室、晋药标准化与资源利用研究院,建设融“预防—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助推山西健康事业发展。学校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山西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