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创融合”与实现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新创业创造在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从“教学目标、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四个方面进行“思创融合”,塑造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解构与再塑:基于自然实验的高职院校思创融合模式研究”(GXGZJG2022B187)研究成果。

    把握“思创融合”逻辑起点 

    形成“双创”人才育人机制

    “思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课程思政旨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干事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教育属性,这也正是“思创融合”产生的逻辑起点。以“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主导”为逻辑主线,教师层面以“为何教—如何教—教什么”展开,学生层面围绕“为何学—怎么学—学什么”展开,构建“思创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基于此,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打破专业壁垒,成立创业班,整合各个专业资源优势,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和创业班管理方案,要求师生创新创业必须立足当下环境和现实,植根社会需求、时代机遇。

    关注“思创融合”逻辑路径

    形成“双创”人才育人体系

    1.强化教学目标协调统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为“思创融合”提供牵引力。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课堂教学上强化对国情民情、行业市场、社会问题的解读,引导学生扎根祖国大地,服务祖国和人民,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强化价值塑造。

    2.打破师资队伍间的壁垒

    促推师资队伍间交流,打破师资队伍间壁垒,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和创新创业课程项目,为“思创融合”提供推动力。调动师资队伍积极性,专业团队主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共同挖掘思政元素,从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后拓展等四个方面,合作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思政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教师“思创融合”能力。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创业教育不能只以商业创业教育为主,更应该将社会创业列入教学内容,既重视技术技能培养,又重视学生价值观塑造。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一方面使创业教育更完整,通过教学内容与专业技术发展、社会资源渠道和发展格局等方面有机结合,有利于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侧重点的思政教育实施;另一方面,突破商业创业教育的局限,拓宽教学途径,通过社会创业教育激发学生扎根乡土、服务社会的热情,多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4.打通课堂与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课堂与实践教学平台联动,打通课堂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合力为“思创融合”提供驱动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利用宣传展板、众创空间等显性要素烘托文化氛围,与教学平台相互渗透补充,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利用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实现赛教融合促进“思创融合”、促进学生融入社会,激励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利用校政企多方联动,各类项目实践为抓手,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范围。以定点帮扶村上林县乔贤镇绿浪村“乔绿浪”山茶油项目为依托,学院将各门课程相结合,先后开展项目教学20余次、学生项目创作10余次、项目公开展示1次,提升专业团队应用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思想境界升华。近年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先后帮助村集体产业实现经济效益超50万元/年,带动全村297户村民实现产业脱贫。

    注重“思创融合”逻辑归属

    育新时代“双创”人才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既是“思创融合”逻辑构建的起点,也是其归属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通过开展“思创融合”,实现“双创”教育在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行业认知的同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发展的信念,培育新时代“双创”型人才。(钟毓 彭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