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推动高校教学体系数字化转型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 许海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高校教学体系数字化转型能够激发教与学新活力和新动能、赋能教学体系核心要素优化升级,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型人才,助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数字化并引领教育现代化。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字生态,要围绕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初心,秉持高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国家战略与人才需求目标,从以下三大主体布局推进。
一是政府应为高校教学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与规范,确保人才自主培养立德树人初心不变。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体系必须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放在数字化战略转型背景下来考量。要通过顶层规划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制度政策制定、标准规范出台、创新示范推广、公共资源开发等工作,构建智能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服务模式、重塑高等教育生态,促进国家教育教学体系数字化转型建设。
二是学校应为教学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保障,提升“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见实效。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要适应数字化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方案和途径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的契合程度。要将数字化能力提升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内容上从固定、结构化知识转向动态、开放、非结构化知识,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活动上由限定在特定实体空间的面授活动拓展为虚实融合空间中的多元化授课方式,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建设实物生产线、半实物仿真、虚拟仿真三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课堂;允许学生实现无边界自主学习,从被动接受者向数字技术支撑的自主学习者转变,成为能够支配自己行为的自主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者。
三是企业应为高校教学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从根本上解决自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结构性矛盾。践行“政产学研用”,围绕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技术,从改革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将产业需求变成科研导向,以真正的自然探索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目的自主培养人才,形成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方协同育人创新生态链。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罗进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要政治论断,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必须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和发展环境。应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更好集聚、培育人才资源,在建设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配置、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从而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确保科技创新自主、安全、可控,有效掌握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的主动权,确保科技创新向着更优质量、更高效率、更强动力进发。
基础学科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高校应立足于一级学科,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地方支柱产业,谋划和凝练学科的聚焦方向、特色与比较优势,同时“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进一步增强学科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要紧跟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大力培养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人才。
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才相结合。高校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结合办学特色优势,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一批集聚人才的平台载体。要着力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技服务。
牢牢掌握人才自主供给主动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主任 白旭东
高校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意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定不移走自主培养之路,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人才自主培养之魂。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铸魂育人,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着力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立志报国的理想信念,锤炼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和担当者。
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压实人才自主培养之责。要牢记“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进一步坚定我国高等教育“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的决心和自信,努力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源源不断提供高素质人才。坚持自立自强、自主培养,牢牢掌握人才自主供给的主动权。
强化质量保障体系,恪守人才自主培养之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主动识变、求变,应时代所需、答时代之问,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体深化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法、评教等关键要素综合改革。
锤炼过硬教师队伍,筑牢人才自主培养之基。要鼓励广大教师静心育人、潜心治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高质量的人才自主培养,有赖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现象,鼓励广大教师树标杆、作示范,将育人育才渗透到教学科研各个环节和点滴之中。
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把握人才自主培养之要。要坚决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着力破除“五唯”积弊。在学校层面,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人才贡献度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在教师层面,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潜心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揭榜挂帅”为国作贡献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层面,要全面评价“五育”并举的成效,对学生德才全面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注重从学生获得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及成长体验的评价。
将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 罗蓉
始终心怀“中国梦”的海归青年,要主动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任务上来,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将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坚持立德树人,重在立德。海归教师更要以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理解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要指导学生研究国际先进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政治局势,提升学生对国际形势、技术水平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育人全过程,在专业课堂、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融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理想信念等价值导向,为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推动科技自强,贵在爱国。当代海归青年实现“中国梦”的前景无比光明,理应传承前辈科学家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在自己的技术领域突破国外封锁、掌握核心技术,用实际行动书写对祖国的忠诚和担当。只有将个人的学术热情投入国家的战略需求,把自身的科研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殷切期望,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将拳拳报国之志传递给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讲好中国故事,成在沟通。留学人员具备国际沟通的语言优势、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完全可以用外国朋友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成为民间外交生力军,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高层次海归人才,更要主动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积极提升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讲清楚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还要在全球的舞台上讲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故事,和世界各国共同探讨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