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网络流行语使用 维护健康语言生态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不断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用语数量激增,形式也日渐丰富。在一些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大量的缩写、同音替换、谐音或中英夹杂词高频出现,有的是网友图方便省事而使用,也有人使用缩写、同音替换是为了规避平台的审核规则。近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发布《近期互联网语言文字规范调查报告》,对汉语言文字的变化、发展、规范给出了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与建议。
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一些在内容上有创新的词语,如给力、破防、内卷等词语满足了网民的表达需要,具有补充价值,丰富了现有词汇,有些甚至会进入基本词库。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自2012年起,在“汉语盘点”中增加了“十大网络用语”调查。去年年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包括觉醒年代、双减、破防、元宇宙、躺平等。这些网络用语的流行无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变迁。
但网络语言的不当使用也会危害网络语言生态的健康。如果错别字、扭曲本意的成语在网络上泛滥,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很有可能被误导,并养成不良语言表达习惯;为规避平台审核、监管功能而“美化”创造的网络用语也不利于网络秩序的维护,并会污染网络环境。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也强调要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生态环境下的新产物、新现象,既给汉语应用带来了数字时代的特征,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正视和积极解决的问题。对于那些语言应用中的各类词不达意、文句不通等现象,对于那些涉及“不文明用语”等内容,应该加大规范力度,明确禁用、慎用的要求。相关平台和机构应积极承担起治理、规范网络用语,倡导用户规范表达的职责和义务。平台和机构可以成立包括语言文字专家在内的团队,加强对网络语言文字的追踪和监测,完善审核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网络语言生态更加健康。
明确审核规则、加大规则宣导,也是规范网络语言使用的重要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有用户用“w”代替“万”,用“啵啵间”代替“直播间”,就是为了逃避平台的审核规则,由此造成了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使用的情况。其中原因,与平台宣导不足导致用户误解有关。为此,抖音先后发布了两批规范用语,明确表示“直播间”“多少钱”“便宜”等100个高频词语可以正常使用。同时,推出“规范用语提醒”,当平台模型识别出用户在平台发布的文字素材可能存在不规范表达时,提醒用户注意规范用语。这些做法,显然能够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引导用户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互联网时代,年轻的网民们追求个性、多元的表达是正常现象,但是个性、多元表达不能脱轨、失范。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以及网民都要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语言生态。
(作者系武汉大学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