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升级的几个关口
“全民读书”已有数载,大有起色。培养了不少读书人,功莫大焉。当然推广读书的大业是个慢功夫,任重而道远。今年高考结束后,我调研了几个高中生高考后的暑期计划,遗憾的是没有一个计划读书的。孩子们与书的亲近关系依然很难建立,我们要与游戏、短视频争夺孩子,要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
各行各业都在升级,阅读推广也需要升级,使之更有效、更精准。下面就阅读升级所涉猎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思考。
务必激活阅读主体。阅读主体没有觉醒前,阅读者就没有有效的阅读,也不会有有效的阅读积累。真正的好作品,一定会有吸纳阅读主体深度参与的强大蓄能,也一定是在欣赏者、阅读者的参与下最终共同完成的。阅读或欣赏活动的真正开始就是主体的觉醒,主体觉醒的标志,就是深度参与了作品的最终完成。
例如我们的国画,在绘画主体部分的强大调动下,大量的留白是有生命的,留白部分由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自己填上,那是天空,那是水面,那是风在吹,那是船在动。好书也是这样,大量的留白内容由阅读者自己完成。如果阅读主体没有觉醒,阅读主人翁没有真正介入,作品就没有被激活,其实质是作品没有最终的完成。所有酣畅淋漓的阅读,莫不是有深入的情感及思想投入,而不是僵化呆板地单向接受。主体觉醒以后,才能有效阅读,从而开启主体的自我建构。随着阅读的深入和积累,阅读主体才逐渐丰满。
激活主体后,阅读指导过程当中要最大程度尊重阅读者的主体个性,减少追求标准答案。因为刻意追求标准答案,最容易伤了阅读“胃口”,也难以建立自主的阅读生态。我们应该允许个性化的解读,只要能自圆其说。这个过程中,最好是有个辩论的氛围。如果阅读理解有明显硬伤,在辩论过程当中就不能自圆其说,自会自我修正。我们日常读的很多书,一开始读的时候都认为理解是正确的,但随着我们的成长、成熟,不断发现自己的理解有误,会自我修正。总之,整个阅读过程中真正的主角是阅读主体,而不仅是作品,主要任务是阅读主体的成长变化。这叫得鱼忘筌。
戒“玩物丧志”。北宋年间谢上蔡先生,就是谢良佐,去拜会程颢。谢良佐已经是中进士了,跟程颢交流的过程中,用着哪一段经典,哪一段圣贤的话,即顺口背出,熟练记诵经典,可谓才华横溢。程颢说你这叫玩物丧志啊,上蔡先生听了当时汗流浃背。程颢的话点中上蔡的要害。记诵之学为小道,求道才是根本。现实中这种玩物丧志是不是更严重?程颢接着又说了一句话:你还是有恻隐之心。这段话里,程颢先生说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志,一个是心。志者,求道之志,读书要有求道之志。游离于道外的读书,就是显摆一下记忆力好、博学,这就是玩物丧志;另外读书人要有恻隐之心,就是与天地万物一体为仁的胸怀。谢良佐先生从此拜程颢为师,终生克“矜”,“矜”是他的心魔。
我们难道内心没有魔障吗?消除心魔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因为心事儿大多是自己偷偷解决的事儿,别人很难介入。人一辈子读过很多书,也悄悄化解了自己内心的诸多纠缠、矛盾、疙瘩,达到仁和畅达的状态。每个人都要安顿好自己的心灵,读书,与智者对话,这本身是个求道的过程。历史上和现实中其实有更严重的读书丧志。
警惕“越读越傻”。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提到有一位读书亡国的皇上——梁元帝,读书万卷,但“义不能振,机不能乘”,所读之书,不得其要领,“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当然这是个案。对于阅读者而言,读书就是入局。过去古人读“四书五经”,就是入儒家所谓圣人之道的局;读佛老,就是入修行的局,读书者最好的状态就是“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澄明状态,既要有学习之心,又始终要有反观、修正之心。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如何读书不能入应试的局。
南宋陆九渊提过一个命题,尧舜之时何书可读,尧舜作为圣人,当时有啥书可读?不也成为圣人了吗?他说这话当然有点抬杠,是为了反驳朱熹只有读圣贤书方可践行圣人之道的说法。我们今天思考陆九渊提出的这个命题,不是为了反对读书,而是为了我们更好的阅读。大家可以思考,像慧能又读过何书呢?与读书同样重要的是求索之心、独立之意志。如果阅读者能求尧舜之德,有慧能之悟,岂不善之善者也!
我们在阅读推广的过程当中,谨防把读书玄圣化,不要灌输一读什么都有的观念。要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切忌急功近利,须建立长线思维。
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求会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源于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好友吕安都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得意而忘言。后来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的“甚解”,我们可以理解为过度解读,或读书便必须对字词句详尽解释。今天,有些读书指导课但求“甚解”,是否“会意”却管不了那么多。有“甚解”,便不会有“会意”后的“欣然忘食”,严重的,导致读书味同嚼蜡。要防止培养寻章摘句、无一字无来处的腐儒。读书如与高人交流,最高境界不是得到知识,而是得到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格调升级,这注定是灵魂的碰撞、心灵之交流,方是读书的根本所求。
归根结底,读书有个入门上道的问题。尝不到读书的乐趣,就建立不起与书的亲密关系。终生与书相伴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一路走一路有高人指点。作为指导老师,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书本;及时给予阅读台阶,让学生不知不觉登上阅读的高坡,这才是有效的指导。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设计这种台阶,阅读指导就无从谈起。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拥有书这个终生挚友。
(作者系常务副总编辑,本文根据作者在“2022阅读行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