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善教 培育向善时代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向历史深处回望,120年前,一所学堂在福建省永泰县这片热土上萌芽,从格致学堂、育德女校到同仁中学,再到如今的永泰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永泰一中”),历经百年岁月的洗礼,栉风沐雨,弦歌不辍,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挖掘百廿校史 

    凝练办学特色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更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至善”,既是对学生的期许,又体现出一种对创新超越的积极追求。永泰地处偏远山区,历代先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走出大山的途径就是“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从格致学堂开始新式教育,由此揭开了永泰山乡新式教育的序幕,同时首创女校,解放女性,打破了千年封建对女子的禁锢,开启了近代文明之风。办学120年以来,永泰一中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育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毅弘善,为公为先”的校风、“博识博爱,惟善惟新”的教风、“求真求实,向善向美”的学风。学校充分挖掘百年校史的丰厚内涵,在“一训三风”的基础上凝练并确立“善德教育”的办学特色,引导学生“育善心、讲善言、践善行”,经过多年积淀,“善德教育”的办学特色渐成体系,切实将立德树人落到了实处,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关心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践行“善德教育

    培养向善学子

    “善德教育”是以“善”为立足点,致力于弘扬善文化,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与教育科学规律,在课程、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坚持“善德”引领,注重学生善良品德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运用现代科学的教育方法,“五育并举”,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善德教育”的着力点是实施以“道德品格”为核心的教育,培育学生成为具有善良道德、健全品格的身心健康的人,涵养善良情怀,通过“善德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向善”走向行为“从善”,最终臻于“至善”,通过“善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从“我要学”走向“我会学”,最终达到“我善学”。

    学校的“善德教育”形成了以“善”为鲜明特色,以“知善”“向善”“行善”“扬善”为四翼的办学特色体系,打造环境育人新模式;积极开展“善德教育”,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善”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发。

    所有一切努力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让孩子们有善心、讲善言、践善行,为他们的成长道路点亮品行与智慧的心灯!

    优化校园环境

    实现以“善”化人

    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修养。为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学校努力将“善德教育”的办学特色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精心设计了一道“善文化”风景线,给孩子们营造一个以“善”为主题的独特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善”文化氛围中:以“育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为基石,在景观、警示牌、标语、文化墙等方面处处体现“善文化”因子,如主校门篆刻的“育德至善,格物致知”八字校训及碑文和“育德广场”“百年印迹”“校史文化墙”“善文化长廊”等。这些独具匠心的碑铭、标识、图文无不浓缩、彰显着“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警示全校师生在求知、服务现实的过程中,既要博学多能、经世致用,又要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彰显美德,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人,达到善的境界。指引师生“存善心、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

    构建“善德教育”课程体系

    让“善”盈满校园

    永泰一中在开足开齐上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积极发挥师资优势与永泰地域文化优势,积极构建“善德教育”办学特色课程体系,这一课程的目标是:培育学生成为具有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智慧、健康的体魄、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心地、高尚的教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善德教育”课程并非追求精英教育,而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进取,将平凡的事情做好、做精,在此基础上发展特长和张扬个性,进而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学校的“善德教育”课程体系由“知善课程”与“行善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彰显“知行合一”的课程精神特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的有机结合,其中既有显性课程,又有隐性课程;既有普修课程,也有专修课程。

    “知善”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知善”能力的必修课程。“善学”课程体系是通过知识性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如由政治课教师实施的各种名称的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由任课教师在各门文化课教学中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校本选修课、研究性学习、主题班会课、善德自修课等课程的开设,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善”。

    “行善”模块课程——培养学生“行善”行为能力的校本课程群。“行善”课程以德育活动类、综合实践类课程为主。在“行善”课程中,通过学校的研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课程的开设,以及富有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校园之星”“每月之星”评选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及形式多样的技能类和综合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常“行善”,通过善举和言语来激发、弘扬善的氛围,展现永泰一中学生“善与美”的风采。

    两大模块紧扣“善文化”这一核心,有所侧重,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渗透,旨在让“善”充盈学校生活的每一处,培养一代代擅长学习、擅长做事,心地善良、品质醇厚,无私奉献、从善如流的永泰一中人。

    打造善行德育特色

    创新德育新路径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永泰一中积极打造善行德育特色,开设善行活动课程,创新德育新路径。

    “善德教育”活动课程围绕德育活动、“善德之星”“每月之星”评选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及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在以德育处为首的教师团队的组织与带领下,很好地践行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善德教育”,培养了学生“向善”的情怀,更将“善文化”传播开来,发挥学校辐射作用,传递“向善”的文化因子。

    志愿者社从校园管理到校外实践,展现“善与美”的风采。永泰一中志愿者社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团体组织,由学校教职工志愿者分会、学生会志愿者分会、年段志愿者分会、社团志愿者分会四个分会组成,他们有的负责学校校园实践与服务管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工作,有的负责学校红十字会结对工作及校内外的爱心服务、环境保护、卫生督查等活动,有的负责学校两操和年段学生常规养成管理,有的负责学校大型活动如迎新生、运动会、晚会、节会现场秩序的管理等工作。由于学校志愿者工作卓有成效,永泰电视台、永泰社会新闻等媒体对志愿者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至善讲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塑造优秀学子,走向道德高地。“至善讲堂”课程是在原有的永泰一中道德讲堂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的,邀请校内外教师、县孔子学会的授课专家、人文专家、道德模范、普通群众中的善人善事代表为学生开展宣讲活动,广泛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和凡人善举,倡导学善、向善、从善的道德新风和“心怀感恩,向上向善”的理念,让学生更直接地聆听、感受善的真谛,不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对学校“善文化”教育的理解,也净化了心灵,滋长了善心。

    至今,“至善讲堂”已邀请专家为永泰一中学子举办几十场讲座,通过讲堂的学习,全体学子严于律己、言行文明,始终以优秀的永泰一中学生形象示人,维护塑造学校良好形象,传播着永泰一中人向善、从善的精神。

    特别是学校2019届高三优秀学子刘文鑫在浙江农林大学学习期间见义勇为的事迹更是感动了诸多永泰一中学子,浙江农林大学还给永泰一中寄送了通报表扬感谢信,信中说:“永泰一中是刘文鑫同学的母校,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与贵校的精心教育是分不开的,以此表达深深的敬意,共享育人喜悦。”种善鲤鱼洲,播洒长三角,这正是永泰一中长期以来践行“善”课程的真实回报。

    助力教师成长

    打造善研教师队伍

    教师是充满智慧的职业,要具备识才、惜才、爱才、上善、护才、育才的品质。永泰一中大力弘扬“博识博爱,惟善惟新”的教风,鼓励为人师者既要追求至善,又要有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发展,争创一流业绩。

    因此,永泰一中在校园内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健全培训教研体系,大力推行形式灵活的“校本培训”,致力打造一支“善学、善思、善教、善导、善研”的教师队伍。学校成立了名师培养工程推进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促进教师由“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