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兴研 高校图书馆书展创新融合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教辅任务,目前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中,本科生人数占比约90%,研究生和教师的服务比重较小。如何通过书展服务于研究生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成为图书馆书展工作的重要突破内容。另外,随着抖音、微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如何改变实体书展的知识传播方式和视觉传达效果,是摆在图书馆员面前的新问题。

    实施四个服务转变,提高高校图书馆书展知识传播能力

    第一,在服务地点上从图书馆向校园转变。将校园整体作为书展的重要阵地,分学科类别在各二级实体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对应的专业序列书籍展出,实现“图书馆+学院”的全校园覆盖式书展,提高书展的传播效率和专业知识传播效果。

    第二,在服务手段上从展台向多媒体转变。从实体书展向虚拟书展转变,将实体书展与虚拟书展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虚拟书展活动,通过学校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书展活动,并通过视频号介绍专业书籍的主要内容,从而打破图书馆展台的时空界限,让全校师生参与到书展活动中。

    第三,在服务对象上从学生向研究团队转变。将学生、教师和研究团队作为图书馆书展的共同服务对象,在新书推广、序列书籍预告等方面将研究团队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强调团队的合作、讨论和探索可提升书展的服务质量和知识传播效果,尤其在新书推广方面可为研究团队提供前沿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第四,在服务内容上从书籍向讲座转变。从面向本科生的教材和科普书籍向面向研究生的专业序列书籍转变,在序列的专业书籍方面开展相应的主题学术讲座,发挥学术引导对书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实现从书籍科普到专业讲座推广的跨越式服务,丰富了书展的学术知识传播内涵。

    打通三个瓶颈,提高书展的科研服务价值和能力

    第一,提高书展与科学研究发展融合度。通过跳出书展看书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书展,构建“书展—学科方向—研究方向—书展”的双循环融合模式,秉持“以阅读为本”的初心,加强专业化深阅读书展,走向学院营造专业研究方向的科普体验氛围和阅读格调,以书展阅读把握学科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以研究方向的科普带动书展阅读氛围的提升,提高了书展与科学研究的协调融合。

    第二,提升书展数字化、视频化和自动化推送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扩展信息范畴、打破“标签”式群体归置、在互动与共享中重塑立体式映照等方式,提升专业书展阅读的数字化水平,借助新媒体打破专业实体书展的固有概念与时空边界,实现专业书展实质内容的视频化和自动推送。

    第三,厘清数据库局部效果和书展整体效果的关系。目前在科学研究中普遍应用SCI和EI等数据库开展文献综述和科学研究追踪,但学术论文的阅读效果只能体现在局部研究点。而书展阅读可以从学科整体把握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专业领域的书展阅读可以提升研究团队对某一学科方向的整体把握度,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

    实现两个效果,切实服务高校科研与双一流学科建设

    第一,书展的基础科研服务能力提升。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师生荐购图书通道的选品社、在线APP读者调查、专业书展海报以及高质量经典书籍重读书展等方式,提升了专业书展的展示功能和专业知识的话题势能,为基础科研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第二,书展的学科方向引领能力增强。在两年20余场次的书展实践中,包括时事主题书展、农业类主题书展、环境类专业书展、地震类专业书展以及豆瓣年度图书排行榜单书展等活动,还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分享新思想、新观点,有效发挥了书展对专业学科方向的引领作用。

    树立一个标杆,以书兴研

    以阅读为本,在传统实体书展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手段和新图书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书展的固有概念与时空边界,面向研究热点和研究团队,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提高书展的服务价值和能力,切实服务高校科研与“双一流”学科建设。“以书兴研”的书展活动主题,是书展服务模式的诠释和创新,既发挥了书展的社会文化价值,又承载了科学研究不断更新的传播服务功能,有力推动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科学研究服务能力的提升。

    (袁金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