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厚植桑梓地 春华秋实满庭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秋的鲁西南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在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许堂村,红绿相间的田野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黄灿灿的鸭梨挂满枝头。果农王电喜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他说:“真是多亏了菏泽学院派来的樊庆忠老师。”作为园艺专家,樊庆忠倾囊传授技术,帮助当地果农每年增收300余万元,他的事迹只是菏泽学院选派“科技副总”的一个缩影。

    “我们扎根地方找出路,发挥优势谋发展,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城融合,有力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菏泽学院党委书记衣玉琛提起校城融合发展时说。

    立足地方实际谋篇布局

    菏泽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制定实施了服务菏泽科学发展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了推进产教融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动学校不断向应用型转型发展。2020年10月,学校与菏泽市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学科产业对接工程、创新平台培育工程、高端人才汇聚工程等十大工程,设列了50个项目,形成了一大格局、十大工程、50个项目的“面线点”施工图,被称为学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行动2.0版,开启了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根植产业发展推进实施

    菏泽学院完善推进机制,以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为主轴,根植县区产业,实施项目引领,全方位铺开。学校成立校城融合服务地方重点工作专班,以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为主导,先后与曹县、定陶区、成武县、鄄城县等分别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与东明石化集团、巨野铁雄新沙能源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项目涉及政府部门决策咨询、政务实务服务、城乡建设规划、地方文化研究传承、产品研发、技术改造、课题申报、生产指导、员工培训、人才引进、学生实习等。根据县区产业和学科专业,学校成立了县区工作组,双方实现了发展愿景对接、特质禀赋对接、工作重点对接、推进机制对接的“四驱对接”、综合联动。

    聚焦立德树人协同育才

    菏泽学院强化实践教学,各专业均在菏泽市内建立了3—5个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师范类专业开展半年时间的实习支教,农学类专业直接在田间地头、果园大棚进行现场教学。校企共建成立了山东大健康产业学院、睿鹰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东明石化能源科技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国际产业学院、明德产业学院5个现代产业学院。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学校大力推进专业共建,各专业面向代表性产业行业单位,广泛交往,积极对接,按照1家共建企业、3家合作企业、5家友好企业的标准壮大友好企业单位队伍,开展联合招生、订单式培养,提升了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适应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派驻科技副总尽锐出战

    高校是人才科技集聚地,地方是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为更好地发挥学校人才科技优势,根据企业现实需要,学校坚持高标准靶向选派优秀教师挂职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贴身服务科技创新。目前,学校已向菏泽市各县区和济宁市兖州区派送科技副总55人,博士占比近70%。担任科技副总的教师身兼数职,既是受聘企业的“开发科长”,又是学校的“联络官”和“形象代言人”。在菏泽花王压力容器股份有限公司,祝凤金副教授指导企业申报专利6项,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起重机作业人员理论培训。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发酵工程教研室主任宋磊,指导山东葆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和产品生产,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带领教研室团队与寰酶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就寰酶生物WO007酶的发酵及其酶催化工艺展开研究,破解该项目瓶颈性问题。

    随着持续推进校城融合发展,菏泽学院收获了丰硕成果,事业走硬走强,形成一批高水平校企合作项目。“熟地黄关键生产技术优化及其产业化”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牡丹高效栽培与品种选育创新团队、水结冰机制研究创新团队分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育计划”“青创科技计划”团队,“筝声鲁韵——鲁筝艺术博物馆以乐化人的创新实践”荣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菏泽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建昌说:“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我们蹚出了路子,尝到了甜头,坚定信心走下去,今后我们要让学科专业建设更接地气、科技创新更趋应用、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李永强 王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