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评论 屠呦呦获诺奖:“第十名现象”的启示
据《钱江晚报》报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宁波的两所中学——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一下子热了起来,因为屠呦呦的中学生涯是在这两所学校度过的。据学校一位教师说,当时屠呦呦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实际上,诺奖得主小时候学习不好的现象很多,有一家科研机构专门统计了近年来几十名诺奖得主上学期间的考试成绩,发现很少有考前几名的,不少人甚至在中小学期间成绩一般。许多诺奖得主上学时平庸,这也因此被称为“诺奖现象”。
屠呦呦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出,也符合“诺奖现象”。诺奖和中小学教育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我认为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其一,发展了什么比获得了什么更重要。中小学期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他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这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不一定突出。相反,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不多,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比较差,但是这个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上,这增大了未来获得杰出成就的概率。
其二,过分追求分数会影响孩子的长远发展。中小学生的考试分数之差主要差在会与不会、细心与粗心、努力与不努力等方面,并不是差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因为平时考试考查科目、内容以及评价方式并不是指向未来成功的标准,只是一个区别的标准。过分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当孩子成绩好时能获得暂时的愉快,但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内心是不安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他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怎么样,会不会让家长满意,他心里没有把握,惴惴不安,一心惦记着分数。为分而战,真正的学习目标就会迷失。当孩子成绩差一点时,内心充满恐惧,几次考试不如意,可能就失去了自信心,这是最要命的。
其三,健康的学习心态是通向未来成功的道路。“第十名现象”比较好地解答了学习成绩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杭州小学教师周武通过十年调查发现,第十名前后直至第二十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教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他称这种现象为“第十名现象”。他认为,优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压力一直很大,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独立性较差。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顶尖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而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些学生。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能够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中学时期成绩并不出众的屠呦呦获得诺奖,也再一次启示我们,不能仅仅以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标尺来评价一个学生,注重一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比单单关注他考多少分更为重要。这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无疑有着重要的启迪。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