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课堂用语
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决定着课堂的开放度、生成度,也彰显着教师的修养。
前不久,学校做了一项调查,让教师列举课改前后课堂用语变化的例子,并说明改变的理由。调查发现,课改前后,教师的课堂用语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很单调,不是“你真棒”,就是“很好”“精彩极了”,这样同质化的语言多了,学生自然会“审美疲劳”。比单调更可怕的是,课堂用语里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呵护。许多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以点燃一盏心灯,也可以浇灭一个梦想。
日本教育学者佐腾学曾指出“教师与学生对话时的‘第一人称丧失’现象”。当教师用“老师”二字替代“我”时,便丧失了第一人称,就把自己同化于“普遍化的老师”,这就意味着,教师是用教师这一职业的公共形象与学生说话,而非“生命在场”的交流。因此,学生的角色也因为“普遍化的老师”的确立,“使得儿童丧失了‘我’这一主格和个性,而化为‘普遍化的学生’这一角色”。于是,教师成了公共的“制度化的教师”,获得了控制的权力,学生却被剥夺了中心地位而处于从属地位。师生的个人关系就这样丧失了“你和我”的对话关系性质,成为权力关系的“师与生”。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引”和“导”,教师应该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悟出结论,而不是灌输知识、直接告知。课堂评价不应只是简单的判断对错,而是应该适时、适当、适量地在评价中为学生把关定向、释疑解难,引领学生走出迷茫,促进学生更加深入思考。
比如,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用语引导,推动学生思维的优化、提升?不妨尝试这样几句话——
“你自己的观点、思路是什么?理由是?”
“你和他的观点是否相同?他为什么这样阐述呢?”
“哪个小组有补充?有没有发现问题?问题的根结在什么地方?”
“哪个小组有不同的思路?谁有新的解答方案?”
“这种方法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假如从这个方向思考,可不可以?”
“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答案的?”
“你首先要试一试(听、说、读、写、做……),争取拿出自己的方案!”
“先问自己、后问文本、再问同伴……要相信团队的力量。”
……
我相信,当教师都习惯于这样与学生对话时,课堂一定是开放的,一定是民主的,一定是充满精彩生成的。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西沂河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