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长要扮演好“非管理角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学校管理中,要抓好教学工作,自然离不开学科教研组的支持,而教研组长的核心作用尤为重要。毋庸置疑,身为组长就要协调教学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但不容忽略的是其浓重的“教研底色”。在管理之外,“教研角色”才应是其“本色演出”,才应是其核心职能。作为学科教研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引领者,教研组长只有演好这两个角色,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的团队目标。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研组长轻视自身的“非管理角色”。有的教研组长“热”组织管理,“冷”学科研究,热衷于“完成任务”的教研管理方式,没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同伴互助活动开展较少,专业理论学习深度不够。有的教研组长“重”事务管理,“轻”理论学习,沉浸于日常的琐事管理中,教学理论的学习明显不足,互动研究不能紧扣主题,合作研讨的问题难从理论的高度做归纳和提升。有的教研组长“多”惯性管理,“少”创新教研,满足于教研工作的现状,忙于事务,无暇思索教研的实际问题,不能对教学现状进行理论探究,也不能合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此“头重脚轻”的教研组长自然难以发挥自身承担的教研职能。教研组长只有扮演好“非管理角色”,才会有效激活源头活水,让每一个团队成员焕发活力。

  要想让教研组长从“重管理、轻研究”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自上而下、按部就班的教研模式,相关教育部门要不断变换培训主题,引导他们及时更新教研观念,不断清晰“非管理角色意识”。培训可以针对不同内容开展教研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合作互助、头脑风暴、教研沙龙……形式多样的培训能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鞭策他们接受教学实践的各种挑战。

  拓展自主探究的“试验田”,唱响教研素养的“提升曲”,不断优化“非管理角色转换”。一是拓展“学习试验田”,教研组长必须自觉开展不同形式的自修活动,主动涉猎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校本教研理论,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真实问题研究为核心的各种教研活动,逐步内化理论,提高理论素养,以丰富的角色内涵促其参与者、促进者和引领者角色的有效发挥。二是拓宽“反思试验田”,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直至成为教师素养的一部分。教研组长必须具有不断增强的研究意识,在实践中主动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研组长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保持专业的敏感性,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理念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问题的探究从表面深入到本质,并进行经常性自我反思和自我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角色转换的过程。

  推荐观摩学习的“示范田”,唱活教研视野“拓宽曲”,不断丰富“非管理角色魅力”。教研实践中问题的发现、课题的确立、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组织等,都需要教研组长具有开阔的教研视野,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各种形式的教研观摩学习机会,引导教研组长加强横向联系,学习在专题研究中如何合理调控。当研讨停留在表面时如何及时提升,当意见过散时如何适时归纳,当出现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如何科学总结……为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研究品质,教研组长在观摩中还要学习其他组长是怎样寻求校内外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专业人士引领的。

  教研组长只有扮演好“非管理角色”,才能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团队氛围,成员之间可以交流读书心得,探讨教材教法……每个成员才能够在与同伴的合作共处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线动态     下一篇:做一名“夏洛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