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委会不能沦为“花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0-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时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在许多区域“风生水起”。许多学校依次成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以此为桥梁和平台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开放学校办学大门,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作,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

  不过,诸如组织家长参观校园、满意度测评、进教室听课、开会听家长建议之类的沟通与协作,多是蜻蜓点水、走走形式、做做表面文章而已。家长们只能作一些外围的建言献策,难以通过学校的决策体系进行参与和监督,无法释放出家委会在学校办学中的独特价值。上学期,儿子带回一张班级家委会理事表,填完信息上交后,便没了下文,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家委会只是学校里摆放的一个“花瓶”。

  中小学家委会是学校办学向社会开放的纽带,也是吸收和整合社会资源补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每所学校理应把其办好用好。而现实中,许多学校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作祟,家委会已沦为一种摆设。家委会的“废弃”导致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学校重大决策仍然作壁上观,许多学校在管理中依然半开着校门甚至闭门造车。其故步自封的管理方式不仅会损害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更容易让自身决策在“专制独行”中跑偏,影响办学质量。现代学校制度追求的是民主开放、多元参与的办学理念,“敞开大门办教育”彰显的不仅是管理者、教育者的办学智慧,更是一种人文情怀。学校管理层要充分发挥好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构建新型合作发展关系。

  “十指抱拳力千斤,众人拾柴火焰高”。大数据时代,学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不能画地为牢,要全力依托家委会向社会敞开校门,广纳贤才、广开言路,凝聚和整合家长及社会的智慧与力量,提高办学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我认为,要让家委会在学校办学中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方面要让家委会成员进入学校管理层,群策群力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教师配置等决策过程,不断增强学校民主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要定期组织和引导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校园,将乡风民俗、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疾病预防等教育内容搬进课堂,向孩子们现身说法,开发匠心独运的校本课程,变成特色教育的“家常菜”,促使孩子“营养均衡”发展,进而丰富和提升学校教育的内涵。

  此外,学校也要定期开设家长大讲堂,帮助和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发挥学校教育给予家庭教育的智力支持作用,不断拉长学校教育链条,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底蕴。

  当然,作为一方教育“掌舵人”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不能一味地对学校办学行为坐而论道,甚至对学校的办学偏差置身事外、袖手旁观,要切实强化对家委会运行的全程监管,为营造健康多元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发挥家委会的独特资源优势,寻求开放办学的“最大公约数”,构筑现代教育体系,应当成为区域教育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新常态。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