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味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几天,学校安排我们听一节年轻教师的语文课,课堂学习内容是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这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详、文质兼美的散文。由于上一节课已经初读课文,厘清了文章脉络,所以本节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从课文朴实纯真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以孩子独特的视角去寻找和感悟关键字句。

  “老师,我们组觉得‘我用石板一迎’中的‘迎’字用得好,写出了作者知道老师不会生气,舍不得真心打……”

  “老师,我们组觉得这个‘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轻轻’一词用得好,写出了教师对作者的爱意,还有后面的两个‘笑’字,也写出了师生之间的美好情感……”

  课堂上热闹起来,学生回答问题分外活跃,而且表述规范、有板有眼。一时间,教师示范品读、班级集体齐读、小组合作研读、学生展示赛读……师生边品边读、边读边悟,各小组大胆展示、积极评价,课堂生成精彩、掌声不断。

  在随后进行的现场议课中,这节颇富创意的散文品读课却引发了十余位观课教师的争议。部分教师认为,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执教教师能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在反复诵读与评析中,感悟文章所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另一部分教师却认为,这节课流程单一、内容单薄、训练重复,整节课一味在品读语言、感受情感,只能完成单一的教学目标,课堂缺乏广度,不能全方位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课堂效率太过低下。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节好课。”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理由一,小组合作让学生做主。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是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的阵地。在这节课上,教师能放手让学生找字句、读文本、品感情,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读感悟、展示点评等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自由碰撞,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的交流,小组内人人参与,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此外,这节课还原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学生在反复进行语言评析训练的同时,加深了对文章的情感体悟,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理由二,符合语文素养发展需要。语文课堂要为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服务。一节课下来,不必看教师讲了什么,关键要看学生学会了什么。或许,有人认为在这节课上,教师的课堂切入点过窄,但正因为专注于一点,学生才会如此从容,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细细感受和深入发掘文本,细嚼慢咽地去体会语言文字的妙不可言,慢慢地感受文章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必贪多顾全、忙于奔命、浅尝辄止。我想,许多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依然还会记得这节意犹未尽的语文课,记得这篇情真意切的美文,也会记得这种独特而实用的文字品析方式。

  议课虽已结束,但我依然沉浸在这节课引发的思考之中。有时候,太多的技巧、太多的顾虑,会让语文课承载了太多的使命,会让课堂教学与学科本质渐行渐远。许多课堂初看似乎流光溢彩,细品却是味同嚼蜡。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返璞归真,守住语言文字的根,远离急功近利,坚持自己的儒雅与从容、简单与纯粹、灵动与个性。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汉川市二河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