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百年老校的新教育
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学校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简单的问题,却考量着许多校长的办学智慧。在江苏省昆山第一中心小学,校长陈悦用自己独有的思考、实践和创新,将百年老校的“新教育”做到了精致入微,办出了不一样的小学,不一样的教育。
1992年,年轻的陈悦从学校毕业后,一门心思想着回到母校——江苏省昆山第一中心小学任教。当时的她想法很简单,学校是艺术和体育特色学校,各种活动丰富多彩,符合自己的个性,还可以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20年过去了,陈悦当上了母校的校长,她的想法在别人看来开始变得复杂:小学校如何办出大教育;老校如何重现辉煌;学生如何收获完整的童年;怎样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一系列教育的“大问题”,在陈悦这个“小校长”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而她所做的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将问题一一解决。
老而弥新——让百年老校的文化血脉在儿童身上流淌
“所谓百年老校,不仅是因为她有着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更因为其独特的文化语言和表达方式。遗憾的是,许多老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地将那份独一无二丢掉或者遗忘了。”
对于喜欢历史和文化的陈悦来说,割裂历史的发展是她不愿看到也不能忍受的,幸运的是,这种现象从来没有在昆山第一中心小学出现——在学校的百年历史中,昆曲始终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的文化血脉。
甚好,学校文化的“根”未曾断过。陈悦首先做的是,将昆曲这一历史文化元素展现在学校的庭院、景观和走廊等地:建设“润雅园”景点,沿路图文并茂地介绍柳琴、中阮等昆曲乐器;设置“昆声雅韵”戏曲小舞台……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专门成立了“小昆班”,开设昆曲校本课程。
日前,记者走进昆山第一中心小学的霓裳堂时,十多名一二年级的“小昆班”学员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踮步、匀步,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别看这些孩子小,招式腔调却有模有样。”聊起“小昆班”,陈悦十分兴奋,她向记者娓娓道来,“小昆班”成立20多年来,曾先后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和专题介绍。昆曲课本剧《海力布》《牡丹亭·游园》等7个剧目获全国金奖,十多名小演员获中国戏曲家协会颁发的“小梅花”金奖,多名学生考入江苏、上海等省市戏曲学校。2004年,“小昆班”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特色团队。
目前,“小昆班”有小演员近40名,学校聘请省市剧团专业演员担任指导教师,利用双休日和兴趣活动时间进行训练。从传统折子戏的继承到课本剧的改编,在办好“小昆班”的基础上,学校还着力开发昆曲校本课程,在全校普及昆曲教育,编写昆曲校本教材《走进昆曲》,通过浅显的讲解、声像的再现、艺术的感染,激发学生对昆曲的热爱和传承昆曲艺术的使命感。如今,学校“班班教唱昆曲,师生演唱昆歌”已蔚然成风。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优势,我们通过传承昆曲传统文化,以‘小昆班’为龙头,发展艺术教育特色,用艺术之美雅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陈悦自豪地说,如今,不管你什么时候走进校园,都能从孩子们的举手投足间,感受到古老昆曲青春的生命力,艺术之花已经在这些新生代孩子的心中盛开。
焕然一新——给孩子一个七彩的童年
“这次我们画脸谱,你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昆曲角色生、旦、净、末、丑的理解发挥想象。”在昆山第一中心小学的翰墨堂,美术教师姜美娟正在给六年级的20多名学生上美术兴趣课——《变幻无穷的戏剧脸谱》。作为每周三固定的兴趣小组活动,姜美娟每次都会安排不同的绘画主题,在传授美术绘画技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意。
这样的兴趣课,在这所学校不胜枚举,可以说是学校给孩子一个七彩童年的缩影。在陈悦看来,学校应该是由生机勃勃的个体按照独特的方式组成的群体,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丰富的正能量,实践与体验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要做的就是通过合适的路径找到蕴藏在孩子身上的宝藏。
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串珠、布艺、陶艺、编织、形体等艺术类兴趣小组,开设了古筝、二胡、合唱、戏曲、书法、美术等十几个艺术类活动小组。学校还针对每个学生掌握一项艺术表演技能开展考评活动,由学生自主申报一项自己喜欢的艺术表演技能,然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考核。全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兴趣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将形体、串珠、昆曲等特色教育列入校本课程,把优雅的昆曲艺术融入学校环境、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
每年的5月和10月,学校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以艺术为主题的环境布置评比、校园“十佳小歌手”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最吸引眼球的是昆歌演唱会,班班合唱昆歌,令人耳目一新,经典的诗词配上昆曲,让每个学生切身感受到“百戏之祖”的经典之美。
近年来,学校又增加了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美术节等,其中艺术节的形式更加新颖,规模不断扩大,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精彩纷呈的各项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校就像一个欢乐的海洋。”陈悦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围绕“以美启真,雅润心田”的核心文化,潜心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五大课程体系(分别是品雅课程、艺雅课程、行雅课程、智雅课程、心雅课程),着力培养“品雅、心雅、智雅、艺雅、行雅”五雅少年,从而为学生打下一生发展的底色。
革故鼎新——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
“学校文化的发展,需要学校管理的保障。”陈悦认为,许多老校之所以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日渐“沉沦”,辉煌不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管理上的桎梏,而管理最重要的是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
在老校新文化的建设中,陈悦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追求看似无为而治、实则井然有序的管理。其中,“自主+团队”是学校推行和尝试的一种管理模式。所有教师根据所在的办公室、年级组进行岗位分配,每个团队都有自己共同的室内、岗位目标,每个教师在团队中分享智慧、得到归属、获得认同、寻找支持。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把一项项具体工作交给一个个团队来完成,对于团队内如何分工合作,以何种形式完成,学校管理层不干涉,而是由团队根据自身运作机制、发挥团队智慧、制订工作方案并实施完成,学校则定期对团队建设进行评比与表彰。
“学校将大小事务放手让教师去做,目的是培养一种自主的成长文化,从而达到教师发展的目标——做‘儒雅’之‘雅师’。”陈悦介绍说,“儒雅教师”的培养,必须在“雅”的氛围中慢慢熏陶、浸润,只有由内而外的浸润才能实现“雅”的内化,最终实现“雅”由内而外的自然散发。
为此,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教师自主发展联合会是教师发展学校的主体和核心,下设多个活动站点。在“艺术殿堂”站点中,教师进行串珠、手工艺培训;在“文墨星期二”精神家园站点中,青年教师自由阅读,广泛交流;在“雅师雅说”雅园讲坛,每一位教师既是讲者又是听众,有青年教师的主题式演讲,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微讲座,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主题式交流;“雅园地平线”则致力于新教师的入职适应,使其成为合格教师;“五彩驿站”服务于每一位教师的业余生活,放松身心。
“教育从广义上讲,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师的特点决定,促进其职业发展要有独特的眼光和做法。其中,最关键的是以文化的熏染促使教师自觉走上专业发展之路。”陈悦在自豪于学校教师的自主发展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坚持学校文化的创生中,一定要有富含本校特色的文化主张与精神骨架,在老校改造的进程中不断继承、变革和创新。
在一次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后,百年老校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再现辉煌。慢慢地,陈悦成为同行眼中的“大能人”,不少人慕名到校请教。但对于这一切,陈悦心里清楚,“我和学校都还在路上,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整合校内的各种力量,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校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