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辩促研:教研不该“一言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培训是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而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必须关注一线教师的心声和需求。但现在的教研员下乡指导,大多采用“一言堂”形式,教研员台上讲,教师在台下听,一个劲儿记笔记,好坏全盘吸收,不敢表露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敢提出一点点异议。这种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活动,基层一线教师并不能真正从中学到需要的东西,或许有时候听听很感动,但回到课堂却无法行动。

  因而,我县教研员在每次下乡开展教研活动时,都会设计一个与教师交流互动的活动环节,一是对主题活动或平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互问互答;二是分享各自在相同主题方面的经验;三是表达对主题活动的评价。交流前培训方都会发布预告,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在对问题有一定思考的基础上参与互动。这种变“一人讲、众人听”的集中讲座模式为“交流互动式”专题讲座,使教师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能够帮助受训者及时把有益的思想内化,使培训者与受训者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交流互动式活动为参加培训教师提供了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空与平台,可以让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参培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交流过程中,正反两方围绕主题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各抒己见,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这样的交流让受训教师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不仅仅要倾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要思考,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交流互动过程中,正反双方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能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张扬优点、指出缺点,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发现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策略,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

  教研员不是领导,不是上级,应该成为教师的挚友,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研究帮助。所以,要成为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好教研员,就要送教上门,避免眼高手低;要成为身边看得见的研究员,引导教师走科研之路;要成为传播教改动态的信息员;要成为教师发展的服务员;要成为教师校际交流的联络员;要成为教师校本研究的辅导员;要成为倾听教师心声的录音员;要成为学校教科研规划的设计员;要成为教师专业展示和表演的编导员;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员。

  总之,教研员要在教研活动中用互动参与、现场交流研讨、案例教学、示范引领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改变传统培训讲一讲、听一听、记一记的做法,提升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永嘉县乌牛镇岭下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