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眼里,如果学生不具有某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无法给未来的人生打下好的底色,将来很难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对话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校长周鹏程
学生缺乏必备品格 无法给人生打下好底色
中国教师报:作为校长,在您心目中,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周鹏程: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培养的人应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些人除了身心健康,必须具备一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人才首先应该是健康人。这个健康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健康,而是心灵的健康。如果身心不健康,即使学业水平再高,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哪些要素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呢?我认为应包括责任感、爱国心、幽默感和感恩之心。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就无法给未来的人生打下好的底色,将来很难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这么强调这几种必备品格呢?
周鹏程:凝练必备品格,不是我个人想当然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反馈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学校召开座谈会时,有教师对我说:责任感和爱国心太重要了,对于名校来说更应重视。因为不少学生都考入重点大学,他们今后可能会走上重要的社会岗位。责任感和爱国心对学生的持续发展、祖国的未来影响都很大。
幽默感是中国学生很缺乏的,有些孩子活得像一根紧绷的琴弦。在我看来,幽默是一种生活品位,是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必备品格。一个幽默的人始终是一个可爱的人,他还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快乐、幸福。
感恩是一种品质,更是一个人前行和战胜困难的情感动力。如果学生懂得感激陪伴自己一路走过来的所有人,包括家长、老师和同学,那么,学生的成长之路会更宽阔,为学生成长所付出的所有人会更感欣慰,我们社会的整体育人环境也会更美好。
关键能力缺失太多 创新人才培养令人担忧
中国教师报:除了必备品格之外,我注意到您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周鹏程:关键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各种能力中起决定性和支配作用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有多种,我们比对全球各国的研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结果,并在学校组织了多场专题研讨会。大家普遍认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管理能力。
中国教师报:您为什么要把批判性思维能力放到关键能力中的重要位置?
周鹏程:这是中国和欧美各国学生间存在的较大差异。中国的孩子很会做题,但不太有批判精神。我常常想,如果教师不给学生题目做,学生去干什么?是否就不会学习了?再者,教师说的就都对吗?他们的思维是不是最严谨的?所以我理解,批判性思维是比思维更上位的概念,是对思维进行纠正和引导,进行再审视、再批判,是思维的思维。
在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这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无关系。多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培养的是“乖孩子”,认为孩子听话、顺从就是好样的。因此,他们不会质疑,不会提问题,只会被动地接受任务。有些教师对我说,现在孩子会解决问题,但不会发现问题,这如何是好?如果孩子的创新品质在过于强化“乖”的教育过程中被扼杀,他们如何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呢?
中国教师报:将有效沟通能力纳入学生的关键能力,为什么这么说?
周鹏程:在一些国际交流的场合,大家认为中国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内敛,不善主动表达。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的观念有关。但学生如果不表达,别人就无法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点。
有时候,我发现有些师生谈得头头是道,但大家不愿意听,觉得不在一个频道上。为什么?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我觉得,有效沟通能力涵盖了语言能力但又高于它本身,是运用语言(中外语言)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隐含着情商。正如有人很能讲,但没有人听,我们并不认为这类人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
中国教师报: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管理能力呢?似乎少有人提及,尤其是后者。
周鹏程: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力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为形式,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最终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主要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带给我们的启示。目前,我们正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设5门课程。
生活管理能力应该是学生从小就养成的能力,按理说不应该属于关键能力的范畴。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孩子太缺乏这种能力了。我们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不会从事基础性的生活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就会出现慵懒拖沓、浪费时间、做事马虎、暴躁冲撞的情况。学校提倡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如果学生不会管理时间怎么办?学校规定,晚自习教师不准进教室,周末学生也不用补课,那么学生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对学生来讲是很大的考验。
我常常在想,时间的管理类似于学习,需要反思。学生的理科逻辑思维时间与文科形象思维时间如何转换?周末在什么时间运动最好,运动效率最高?这些都需要实践和尝试。除了时间管理,还有情绪管理。有些孩子比较冲动,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怒发冲冠。每当我看到学生很激动、很恼火、很愤怒的情形时,就会要求他们做做深呼吸,慢慢学会冷静几秒钟,调节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我始终认为,学生的成长是方方面面的成长,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
社会、家校协同培养 让学生成为精神上的贵族
中国教师报:落实到具体的育人实践中,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周鹏程: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一直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注重学生养成运动的爱好与习惯。比如,学校今年启动了“2+1+1”方案,“2”代表两项体育特长,包括游泳和一个自选项,高三时进行检测。“1”代表一项音乐爱好,另一个“1”代表一项美术爱好。我的观点是,“每天锻炼一小时,潇洒生活一辈子”。希望学校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崇尚淡定、高雅的生活,让学生做快乐的人,成为精神上的贵族。
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设有专门的课程和沙龙,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场所,每个年级都设有心理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学校在英语课开展创意教学,学生有5分钟的演讲时间,个个都可以是组织者、演讲者、沟通者。学校还依托地处光谷的区域优势,设置了光谷课程,请企业家到学校与师生互动,并将家长的力量、高校的力量融入学校的育人过程,助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中国教师报:您如何看待家长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何调动家长的力量?
周鹏程:我一直强调学生品格的培养重点在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遮风避雨的港湾,应该以情感教育为主。而现在有些现象让我非常担心,父母往往比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忙于检查作业,带着孩子到处“跑班”补课。这是家庭教育的错位,偏离了重心。我的理解,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是经营好家庭关系,让孩子接受正面的精神熏陶比在课堂上学几十节课重要得多。所以,学校有责任帮助家庭营造亲密关系,让家庭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而情感是最好的养分。
中国教师报:我关注到您也十分注重学校与高校的紧密联系。您认为这种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有哪些作用?
周鹏程:中国教育分层很厉害。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相对脱节,各负其责,没有整体观和教育系统观。不站在教育的全局高度考虑教育内部的事情,很难解决学生培养中的问题。
我们非常重视与高校的衔接,开设了包括院士课程、普通高校课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等等。有一次,我们邀请中国核潜艇之父黄绪怀院士来校举办讲座,学生不仅了解到学科专业上的一些知识,而且学到一种从事科学研究、为人处事的高尚品格与坚强意志,学生们听完讲座后热血沸腾。丁仲礼院士、施一公院士、李培根院士等都被多次邀请到学校做报告,学生受益颇多。
我们办一所中学,应该频繁地与大学联系。借鉴大学办学的一些好理念,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崇尚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协同创新。
总之,在我看来,关键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根本,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学生的教育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必须着眼全局、联动运行、整体推进;学校是教育的小系统:要协调好教师、职员、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学校有序发展、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学生应当是享受教育的个体:学生的成长包含个人的身心健康、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必须整体培养。现在我正欣喜地看到,这些理念正在学校逐渐变成现实,学生每一天都有新变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