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逆袭”
(上接1版)
当年以文来最低录取分入校的黄怡青,因为爱好美术而选择了文来的美术班,在3年的求学生涯中,她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专业,将特长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因这一特长被上海大学录取,目前还担任上海大学学生会主席一职。
“原来美术只是我的爱好,没有想到可以在高中得到专业的辅导,并且成为我进入理想大学的敲门砖。我无法想象,如果我在一般学校,仅仅凭借文化课的学习,是否还会有今天的自信与成长。”去年,当黄怡青应邀为文来中学高三学子传授经验时,她很庆幸当年的选择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也有文化课成绩长期不错的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毅然走上依靠特色课程考大学的征途。学生曹睿琪就是其中之一。原本成绩中上等的他,只要保持优势就能上不错的大学,但因为爱好编导,他一心想要“另辟蹊径”。起初,老师曾以为他是一时冲动,一度极力阻止。但当曹睿琪拿出自己曾经编过的剧本和拍摄的短片,并宣称那是“自己一辈子最喜欢干的事情”时,老师和家长终于尊重了他的想法。最终,曹睿琪不负众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圆了儿时的梦。
“许多时候,孩子比我们的目标更明确,老师不应该成为他们发展的阻碍。”高三年级主任、美术班班主任陆萍谈起这些案例时,感慨尤深。
文来中学的课程绝非单纯为了升学而设置,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课程的选择权也牢牢地掌握在学生手中。
比如,学校为了开设陶艺课程,甚至建设了一个专业的陶艺制作室,还专门配备了景德镇陶艺学院的教师。有几名本校教师大为不解:这与高考有关系吗?值得花这么多钱吗?
“陶艺是立体的美术,通过陶艺作品的创作,可以开发平面美术的创作灵感,经过陶艺培训和熏陶的学生美术气质必然与众不同。”黄健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实践证明,在美术专业考试中,参加陶瓷课程学习的学生专业成绩高于其他学生,作品的悟性与美感胜人一筹。尽管文来中学的课程设置指向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但高考成绩往往成了这些举措背后的“副产品”。
在文来,每年平均有15%以上的学生通过摄影、体育、美术等特色课程而顺利进入高等学府。也正因为“三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黄健甚至被人戏称为“黄三多”。
文来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果,让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大感欣慰:“有些孩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胜出,但文来提出了‘三多’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多元课程进入原本很难进入的高校,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国家负责。”
教师:做学生前行路上的“灵魂伴侣”
“背水一战”使得文来在同类民办学校纷纷关门之际却“逆势上扬”,从闵行区内几乎垫底的现状扭转为名列前茅,并被挂牌“闵行区试验性示范性学校”。黄健始终认为,在这场华丽的转型中,教师付出最多、居功至伟。
数年前,当别人听到文来中学的名字时,总是摇头叹气,这让教师们很有挫败感。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不愿低头的傲气,让教师们更加发愤图强。尤其是看到学校的“后进生”忘我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现实,不少教师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学生潜力巨大,变得信心满满。
“多元化教育之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升学之路,也更新了教师的学生观。”在刘键看来,多元教育不仅成就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
自称“语文教师里写剧本写得最好,编剧中语文教学能力最强”的教师张健,在一家影视公司工作3年后,来到文来当教师。同时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参与高一年级学生课题研究课,还开了两个年级的“戏剧影视文学”拓展课程,创办了文来中学戏剧社,指导高三艺术类专业的编导班……尽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张健乐在其中。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你来到我的班上,我会让你爱上这里。”张健愿意与学生交朋友,每每看到“小伙伴们”纷纷考入理想的学校时,他比学生还兴奋。
数学教师夏琎,原来是七宝中学的一名实习教师,来到文来后,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国内部任教。学校国际部中美班开班之后,因为外语教师的文化差异与语言隔膜,不少学生跟不上。学校思虑再三,想到夏琎的英语过了六级,便派她前往国际部进行双语教学。
“这么多年不碰英语,能行吗?”带着疑虑的她最初“有点懵”,但尝试着进行双语教学,尽管很不适应,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
“在与外教的交流中,在研究国外教材、教法的过程中,我确实看到了数学教学的另一片天空。”夏琎说,她将国外与国内教学经验融合在一起,中西互补,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程。因为更懂学生,更容易和学生交流,夏琎的课受到了国际班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正是在探路过程中,她荣获全国数学教学大赛一等奖,在整个闵行区也少有人获此殊荣。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次转型,我可能还是井底之蛙,路会越走越窄。”夏琎说,是学校的“多元化教育”成就了自己。
还有物理特级教师马九克,从50岁起开始钻研信息技术,得益于学校宽松的氛围,他的研究如鱼得水,成果多次受到微软公司的认可,本人还被聘为微软中国精英培训师……
让教师在成长中尝试到不同岗位历练,打开他们的眼界,是黄健一直倡导的教师成长法则。在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教师也成了他们同行路上的“灵魂伴侣”。
“没有教师‘相信学生’的文化氛围,没有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和不断求真的探索,就没有文来的崛起。”黄健说。
依托于一帮有干劲、有想法的教师,在多元化教育路上,学校发展如虎添翼。现在,文来人有信心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学校就应该去做如何让学生发光的事,学生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合适,一切皆有可能。”伴随着文来中学一起成长的黄健,在回顾这些年的坎坷后,为“文来的逆袭”写上了这样一段总结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