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变为“活动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堂活动包括讨论、交流、思考、动手等。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学生讨论什么、交流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动手?这些都要靠教师想办法优化。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一定要巧设计、巧点拨、巧组织,将课堂变为“活动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前奏活动化。课堂前奏是指上课铃响后还未正式开始上课的时间。这段时间,大部分学生的内心还比较躁动,还没有从课间活动的热闹中平静下来。此时,可以通过写字让学生静下心来。教师先在黑板上工整地抄一行字,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然后让学生跟着抄录几遍,最后集体朗诵一遍。

  例如,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我在正式讲课前,先在黑板上写下“一寸光阴一寸金”几个字。学生跟着抄写了两遍,不仅平静了心情,还初步了解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写字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写字能力,也可以为正式上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课堂过程活动化。活动式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活动贯穿始终。活动应由教师统筹规划,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围绕培养和发展能力精心设计。”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活动呢?可以从课文导入、文章推敲、段落细读等方面入手。

  以课堂导入的活动为例,活动导入是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情绪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执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我先播放课文泛读录音,之后让学生结合录音,谈谈对卢沟桥狮子的印象。许多学生都谈到了狮子的形状、雕刻狮子的难度等细节。学生发言时,我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经过讨论,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情绪也逐渐高涨。

  课堂迁移活动化。课堂迁移的目的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是为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迁移训练,使一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同时还能给学生留下回味的空间。

  比如,在执教《黄继光》一课时,教学重点是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细节描写。在迁移训练中,我安排全班学生描写自己的父母,要求细节突出。学完写景单元后,我也会让每个学生用一两段话描写自己家乡的景物,不少学生都能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写下来,不仅联系了课堂学习内容,也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友善的活动场所,将课堂变为活动场。在活动场中,学生的兴趣、思维、潜力都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西关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