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整合的把脉与开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今年3月20日的英国《独立报》报道,芬兰将开始“有史以来最激进的教育改革计划”,传统的数学、历史等学科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跨学科主题课程,比如将历史、经济和外语等学科融合的欧盟课程等。在各国教育界激烈争论时,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辟谣,称芬兰学校不会取消学科教学,但为了让学生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将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学生每年必须参加一次跨学科学习单元,单元的具体设置与落实由地方决定”。

  学科间知识整合、跨学科教学,是老生常谈、常谈常新的话题。歌德曾说:“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跨学科教学不是芬兰的首创,中国历来就有文史不分家、政史地不分家的说法,现在中国的分科教学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我国教育界也不断有人反思分科教学的弊端,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我们处在“交叉科学的时代”,学科交叉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典型特征,但教育界仍然是学科割据的天下,学科知识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毋庸置疑。但诊脉容易开方难,如何有效进行初中学科知识整合,更需要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勇气,从实际出发,探索自己的路。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利用课程改革“试验田”,开发实施跨学科校本课程。比如,开发实施“漫话中西”课程。许多初中生对中西之别的认识肤浅、零碎,该课程系统整理中西方在衣、食、住、行、用、节日、娱乐、习俗等日常生活领域以及在语言、科学、艺术、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和初中教学内容。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各国联系十分紧密的整体,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样的课程思想下开发的课程还有“在英汉比较中学习英语”,这是一门涉及英语、语文、历史等学科的跨学科课程。只有在与其它语言进行比较中,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英语语言的特点,从而学好英语。

  实现跨学科课程整合,需要各学科教师打破学科樊篱,整合相关学科内容,备课、授课时要有跨学科意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以前各学科之间缺少沟通,相互不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听课的机会也很少,以至于同一个知识点重复出现在多学科的教学中。反复的授课,让学生听得乏味,失去了渴求知识的兴趣,既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又浪费了教师不必要的备课时间和学生的听课时间。比如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二历史课学习之前,语文课已经多次讲到有关红军长征的内容,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已经很熟悉。但历史教师在讲这段历史时,既没有与语文教师进行沟通,也不知道语文课学过相关内容,造成课堂教学的重复。为此,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系统梳理初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重复部分,由学校进行汇总,分发给全校教师共享,供备课时参考。同时,学校为教师营造学科知识整合教学的良好氛围,按照任教班级或年级安排教师办公室,组织同一年级任课教师集体旁听和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创设学科知识整合教学的研究平台。

  由此,初中学科整合就可以使教学更系统、更灵活,学生学得也更有体系。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写作润泽生命     下一篇:一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