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教师是这样做强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抓住教育内涵发展的牛鼻子:把经费花在校长教师专业提高上

  抓住教育质量提高的最关键:把功夫花在软实力打造上

  抓住增强教育吸引力的关窍:让教师有魅力,让课堂有活力,让校园变美丽

  

  古筝教室里,传出悠悠古韵;书法教室里,人人泼墨挥毫;绿茵场上,小球员们激烈角逐……这是记者日前在山西省孝义市赵家庄小学看到的一幕。在这所环境优雅的农村小学,各种专用教室占了教室总数的一半,小提琴、乒乓球、围棋社、茶文化、丝带绣等过去被称为“副科”的课程,如今都进入了课程表。

  “一所农村学校办成这样,真是让人出乎意料。”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忍不住发出感慨。

  在走访了孝义市中小学后,记者发现,这里的城乡学校已经实现了整体“变脸”:校园环境更优美了,校园文化更丰富了,课堂教学更活跃了,阳光体育特色更突出了,孩子们更喜欢学校了。这种变是一种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从内到外的变,是一种理念提升、形象提高、内涵提质的变!正如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督学张卓玉所说:孝义的教育正走在一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孝义市市长王廷洪充满自信地说,孝义教育之所以能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完全得益于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全市“十二五”以来坚持不懈开展高水平、大规模强师工程,通过抓队伍提升教育品质,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

  把撬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支点落到人身上,激活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池春水”

  背倚吕梁群峰,面俯晋中盆地,“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孝义是全国百强县市。同样,教育在山西也处于领先位次,是当地的一张名片。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当地教育的介绍,大多是“考试成绩长期位居吕梁第一,山西前列”。听起来似乎“风光无限”,但看似繁荣的表面之下,实则暗藏危机——与大多数仅拼升学率的地方一样,长期以来,孝义对教育的内涵发展关注甚少。

  “长期以来,校长教师的视野局限在学校之内,关注点落在学生的成绩上,未来的教育如何走,内涵之路在哪里,许多人都没有清晰的思路。”孝义市教育局副局长樊世孝说。

  校长站位不高,教师成长乏力,学校内涵不足,“千校一面”的现状成为孝义教育走向全国一流的瓶颈。孝义经济实力强,市委、市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大,但在教育的硬件设施基本齐备之后,经费重点应当投向哪里、最应当关注的是什么?有过8年教学经历的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深知校长教师专业化水平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期间,他将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放在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

  “要让校长教师走出去,走到国内一流的地方看看一流的教育什么样,听知名的专家讲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要将知名的专家校长请到学校给学校把把脉,给学校开药方,让孝义的校长教师真正看到差距,激发动力,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田曜的扎实推动下,一场真打真干的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拉开序幕。

  “十二五”以来,孝义财政每年单列500万元作为校长教师外出培训专项经费。在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下,孝义多方争取让校长教师走出去的机会。近几年,吕梁市2000余个上级下达的培训名额中,有50%以上被孝义争取到,1300余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支教”等。特别是与华东师大、北师大联手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以来,4300余名教师走出山西,到上海、北京、重庆、山东、江苏等地进行高级研修,极大地开拓了视野。

  孝义市司马初中原校长张长江还记得,当他到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挂职锻炼时,感觉“视线一下子被打开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在学生精神中的深度融入,让他感受到了办学思想的“威力”。他说:“领略了特色学校的风采和成功校长的先进理念,让我不再有迟疑、观望、等待的思想,因为自己也是一名校长。”

  回到司马初中后,张长江开始尝试提炼自己的特色理念——阳光教育。令他惊喜的是,经过几年的阳光活动开展、阳光队伍打造、阳光课程建设、阳光环境营造,整个学校风貌变了,内涵大幅提升,成为全市“阳光教育”的代言者。

  像张长江一样,从孝义走出去学习的校长们来到北京、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后,在跟校蹲班的持续性学习中渐渐认识到:原来,“学校可以这样办”;原来,“学校应该这样办”——办学校,不仅仅是办出好成绩,更要办出味道,办出思想,办出与众不同的格局。

  金晖小学是孝义市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长期以来,为了方便管理学生,学校一直培养致力于学生“听讲、听话”的品质,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被动性强而主动性弱,趋势性强而独立性弱,自卑性强而自信心弱”的特点。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后,学校领导班子鼓起勇气“革了自己一命”,创造性地提出了“自主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生活、学习、活动、管理、评价的主人,学校面貌也为之一新。而“自主教育”,也从此成为金晖小学响当当的名片。

  不只是司马初中和金晖小学,几年来,孝义市所有学校都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如孝义一所年轻的学校——孝义九中大力发展的“绿色教育”,主张“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从文化、管理、德育、课堂、研训、课程、评价等7个维度追求“绿色”,办学质量受到各界普遍认可,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学校;孝义市第十一中学从孝义本地文化与学校历史出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成教育”;赵家庄小学开发出36种课程,构建了本校“钻石型”责任教育体系。

  2012年8月,孝义市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始了为期3年的合作,启动实施“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工程”,开启了小学校长、中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和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3年来,350余名国内教育知名专家、校长和教师来孝义实地指导,在该市40所小学、15所中学建立北师大实验基地校,挑选60名骨干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培训。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展开自己的教育生涯,是一种很大的幸运。”名师培养人选杨占龙说。

  把撬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支点落到人身上,激活了孝义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池春水”。如今,多名校长被评为全国名优校长、三晋名校长,600余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能手、省学科带头人,在全省教学观摩等比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5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3项,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校长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找准激发教师职业热情的生发器,让教师“到大海里游泳”,在碰撞交流和学习中焕发“新春”

  在年复一年的机械式教学过后,孝义中学语文教师焦云嵘终于感觉有些倦了。

  “周而复始地借助教科书,借助一套又一套的习题,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送上高考考场,每过3年,工作就回到原点。”焦云嵘深感教师职业的“毫无创造性”,一度产生了职业倦怠。

  但就在这几年,焦云嵘走出孝义后,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看到清华附中的教师编出了自己的教材,看到特级教师赵谦翔创编的“绿色语文”,她这才明白,原来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在按部就班地教教材,语文还可以这样教,教育理论可以创造,课堂模式可以创造……这些颠覆性体验,让她既惊且喜。

  回到孝义后,焦云嵘决定走下自己“霸占”了十几年的三尺讲台,“把讲台还给学生”。在“小生开讲”、“把话筒还给学生”等活动开展后,课堂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在尝试重设课文文本次序、整合相同主题文章等一系列“重构教材”的举措后,语文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教学成就感唤醒了焦云嵘教学生命的“第二春”,似乎是经历了一场涅槃,焦云嵘终于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每个人都能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焦云嵘是孝义市“成长中的教师”里的一个缩影。

  学校向哪里走,需要校长掌舵;而学校能否走到目的地,则主要依靠教师的力量。为了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孝义市教育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更多的教师送出去学习。田曜说:“我们要把走出去培训作为给教师最大的福利,让他们不再安居一隅,而是‘到大海里去游泳’。”

  (下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