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京召开,专家表示—— 教育创新要对应试教育说“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创新就要对应试教育说‘不’!”12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如是说。

  由北师大主办,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师大教育学部等承办的首届教博会,以“共建·共享教育创新成果”为主题,希望通过发现、培育、遴选、应用、推广优秀教育创新成果,使教育创新成果能够广泛惠及学校、师生及家长等群体,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

  SERVE模型?在会上,刘坚提出的这个概念引发了中外教育工作者的好奇。

  在刘坚看来,正确的价值观(Value)、明确的标准规则(Rules)、系统的解决方案(Solution)、成功的实践案例(Example)是优秀教育创新成果不可或缺的几个方面,而这一切都以教育(Education)为基础,将这几个关键词首字母简单组合,是一个英文单词——SERVE(服务),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就是要服务教育、服务每一所学校、服务每一位师生,这就是刘坚提出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的SERVE模型。

  “我特别欣赏刚才的这个SERVE模型,我们以后也会借用这个模型。”在听完刘坚的演讲后,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席执行官斯塔夫给予中国教育工作者充分的肯定。就教育创新而言,斯塔夫认为,一方面是教育内容和教育领域方面的创新,例如通过音乐、健康、社会问题等领域的教育来应对时代挑战;另一方面是教育方式的创新,例如通过独特的技术,为全世界用户提供免费的课程。在斯塔夫看来,教育创新的想法可大可小,只要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是一种创新。

  那么,该如何界定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刘坚认为,这样的成果必须具备3个属性:教育属性、创新属性和产品属性。就教育属性而言,刘坚直言,就是要对应试教育说“不”。他解释说,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绩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也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测试中,中国学生的语文、数学、阅读、科学成绩往往能名列前茅,但是中国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表现倒数第二。到底是什么造成的?他认为,应试教育肯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对此表示赞同。在张志勇看来,“我们现在有许多僵化的教育思维范式,比如我们坚信‘时间+汗水’式的学习方式,认为大量地写作业、超课时上课、频繁考试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张志勇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已由要素驱动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必然呼唤教育的再次改革和创新。

  为此,张志勇呼唤教育思想的再一次大解放。他特别呼吁,要给教育者以教育创新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他希望社会教育资源要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

  而此次教博会自身又有何创新?教博会策展人刘坚介绍说,“相较于许多博览会更关注硬件建设、教育器材,此次教博会则更关注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变革等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发展的环节和领域,因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深层次内涵发展阶段。”

  据悉,在12月5日-7日为期3天的教博会上,16个主题各异的教育成果展区向社会各界展示361项中外教育创新成果,近8000人参会。教育专家、创业大咖、公益组织及投资人聚集一堂,就教育成果创新及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探讨。4场跨界孵化路演,18个分论坛,34场主题沙龙等,让活动现场精彩不断。诸多教育创新理念和成果,让与会者收获颇丰。同时,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报刊社等共同发起的中国“互联网+教育”未来学校联盟,在开幕式上宣布成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