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知识拥有创造力
前段时间,一篇文章引发了人们对基础知识和创造力关系的讨论。文章中提到,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只是应试方面的扎实,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知识扎实。论基础知识扎实,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强,而且基础知识扎实正是美国学生创造力强的根本原因。
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想,如果基础知识扎实指的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将知识附着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变成一种活性的知识,那么,这样的知识显然有利于迁移,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样的知识就是有生命温度与生命活力的知识,自然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所谓创新,其实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如果没有起码的知识基础,即使有想象力,也容易变成胡思乱想,而且只是一种空想,甚至是幻想,不会变成真正有价值的创造。而人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原有的经验与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所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从做中学”。
陶行知曾将那些只是用自己的记忆力而记住的纸上知识称为“伪知识”。那些以圣人之言为标准答案、甚至为真理,只知道背诵记忆现成结论的所谓知识,都属于这类伪知识。拥有这样知识的人,不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不会随着情境而产生迁移,这样的知识就是伪知识,拥有这样知识的人也很难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围绕考试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是这类知识。这类知识若用来应付考试,常常能够取得高分,然而这种知识并无助于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富兰克林说过,一个饱读诗书的蠢人往往比一个一无所知的蠢人更蠢。因为,这种知识常常缺乏生命力,无法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没有使用的目标,更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当下,大多数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有时也只是为了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渊博。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基础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会拥有创造力呢?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思想大家,就是以问题为先导组织知识学习的。当他思考的某个问题还没有触及某类知识的时候,他宁愿先将这些知识放置于一边,而不会毫无目的地急于将这些知识储藏起来,以待某天采用。直到某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某类知识的时候,他才会回头去补上这一课。
这种因问题解决需要补上的知识,就是活知识,也就是构建的知识,不仅目标明确,而且与问题和经验密切相关,不仅学习的效率高,而且更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自然就与创造力密切相关了。我想,基础知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键,可能就在这里吧。
(作者单位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