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闪亮的教育“新名片”
深化有效作业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方案,形成分级负责的作业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有效作业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各中小学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落实有效作业实施要求,立项国家课题1个、自治区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0个。实施作业研究“一校一案”,探索校本作业体系建设,形成全覆盖研究、高质量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有效作业新样态。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聚焦学生和家长需求,实施“一校一案”,采取答疑辅导与兴趣课相结合、走班选课与分层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每所学校开设30—50门不等的校本课程和兴趣社团课,推动学校课程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发展、学生特长从“一生一项”到“一生多项”迈进。创新落实“七个一”要求,实施小学体育选项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运动项目,如康巴什第四小学已形成踏板操、足球、花样跳绳、篮球、健美操等项目。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以“立足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转变评价理念、方法与手段,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如在小学低段推行“游学考核、项目化素质测试”等新型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体会探索的自由与快乐,在“玩”中激发求知欲望、理解习得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减”去焦虑“增”成长
改变资本获利多、管理费用多、教师流动多、家长负担多、学生获得少的校外教育现状,请校外名师进校园,形成校内校外课程融合、师资共享、队伍共建、教育共促的新格局。目前,共评选出15位校外名师,探索建立学生菜单式选课、校外名师进校园授课、校内外课程共建、名师共研的常态化运用机制。
“减”少作业“增”劳育
康巴什区为紧挨街心公园的学校、幼儿园划拨了可供孩子们活动和劳动的绿地,助力学校在书面作业减少之后有效拓展践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校园内就能感受鸟语花香、体验田间劳作,极大地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通过在田间开垦、种植、浇水、除草、收割等,让学生知农事、体农情、会农活,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家校社关系变了:推动教育“孤岛”变“环岛”
康巴什区全力推进“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验研究”,着力破解家校社协同程度不高、共育机制不完善等难题,真正做到体系完善、协同有力。
同构:形成系统合力,让体系的力量“看得见”
康巴什区本着“一体化构建,融合化推进”的原则,从体制机制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等方面,整体构建了家校社一体化工作体系,力求形成“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协同——构建协同育人领导体系。聚焦顶层设计,成立由教育、妇联、关工委、街道社区等多部门组成的齐抓共管“家校社”工作领导小组,从“立根本、谋未来”的高度,积极推动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大教育格局。
立标——构建协同育人制度体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五个一”工程,凸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16字原则,推进学校管理向治理转变。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多样化的文化育人内容和平台载体,拓宽文化育人覆盖面,将文化浸润贯穿于“三全育人”链条之中。
导航——构建协同育人目标体系。本着学校教育重素养、家庭教育重品德、社会教育重修养的原则,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目标体系。
培根——构建协同育人课程体系。按照“五育并举,融合推进”的课程理念,将学科课程、德育课程、研学实践课程、家校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形成了学科课程重素养、德育课程重品德、实践课程重体验、家校课程重修养的课程落实体系。
保障——构建协同育人资源体系。本着基地共建、场馆共用、资源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康巴什区AAAA级旅游城市及花园城市的优势,统整资源,着力推动全域研学体验城市建设。
助力——构建协同育人队伍体系。本着区域抓骨干、学校抓普遍的原则,陆续成立校长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家长“薪火讲堂”、家长“心育讲堂”等若干研修阵地,基于问题、围绕主题开展研修,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策略支持。
凝聚——构建协同育人文化体系。本着“城市处处皆美好、场馆个个皆实践、学校处处皆风景、班级时时皆育人”的原则,构建了良好的教育场景和教育生态。
同行:形成教育合力,让协同的力量看得见
家校共育的关键是创建一个共同体,在合力中解决问题。为此,康巴什区在家校共育方面打造合力育人队伍,和而不“同”,推动教育“孤岛”变“环岛”。
着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以“专业引领、研讨交流、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梯队开展研修,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
以“三级联动”(区级、校级、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以“专业引领、研讨交流、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为原则,为德育队伍提供交流成长的平台,在分层次、分梯队的研修中,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班主任工作室成立10年来,坚持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将研究、实践和反思作为常态,分别研究了德育工作框架体系构建、养成教育、班级精细化管理、温馨教室建设、德育课程、家校共育等内容,梳理德育课程建设体系等成果手册近百册,培养了优秀骨干班主任300多名,将十余名班主任推向全国平台展示,申报国家课题、自治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十余项,编写德育课程指导书籍十余本。
用心培养心育导师团,心育导师团由14名心理健康教师、40名班主任、100名家长组成。聘请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家庭教育导师为导师团成员,开展为期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点带面,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化构建、专业化发展。
用情推动家长教育工程,以“薪火讲堂”为载体,分区级、校级、班级三个层次,面向全体家长开设主题式、系统化的家长课程,构建区级侧重理念疏通、校级侧重策略分享、班级侧重实践研究的家庭教育新模式。“薪火讲堂”开办7年来,开展各类培训1700多场,受益家长3万多人。
同育:推进各级课程建设,让课程的力量看得见
家校共育的难点是让家长和学校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为了推动协同育人,达到家校“1+1>2”的共育效果,康巴什区以打造精品课程为支撑,通过优质的课程让家校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本着“五育并举,融合推进”的课程理念,在一体化构建的基础上,形成了区级课程有规划、校级课程有特色、年级课程有主题、班级课程有个性、实践课程有品质、家长课程有层次的课程建设新格局。
校级课程有特色。以学校文化特色校评选为契机,分步推进德育“一校一品”建设,积极开展学校校本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出台了《德育一校一案创建实施方案》,以区级、校级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步骤,分步推进德育“一校一案”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立足校本,主动创新。
年级课程有主题。依据课标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构建了以主题为线索的课程体系,主题课程内容涵盖丰富,实施路径宽泛,涵盖家校社众多方面,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四大途径,将学科课程、德育课程、校外实践研学课程及家校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课程育人合力。
班级课程有个性。每个班级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情构建独具个性的班本课程。目前,全区已构建了近300门成体系、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特色班本课程。区内的十多名班主任通过国家平台对自己的班本课程进行宣传展示,将优秀班本课程推向全国。班本课程案例集《班级里的秘密 课程里的精彩》即将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实践课程有品质。各学校与少年宫联合推进研学实践课程建设,按照学校“下单”、少年宫“买单”的“订单式”约课机制,开发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课程,初步形成了“两阶维度”“四条主线”“五大领域”纵横编织的研学旅行活动框架,确保每名学生每学期参加实践研学活动不少于3天,实现学生校内、校外学习的深度融合。
家长课程有层次。以三级(区级、校级、班级)家长学校的建设为载体,通过树立家庭教育新观念、培养家庭教育新团队、打造家庭教育新模式、提供家长成长新平台“四新”途径,以“心育工程”“薪火讲堂”和“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宣讲活动等为载体,按照家长成长需求,将家长课程分为思想理念疏通的集中讲授课程、方法支持的策略分享课程、家风家训的故事讲述课程、心理疏导的家长沙龙课程等,让家长课程真正落实见效,让家长群体成长可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