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来自龙岗区平冈中学的语文教师王雪娟成为深圳市历史上首位“年度教师”。为什么是王雪娟?为什么是龙岗?当一切归于平静,大家开始思考、追问,我们需要的优秀教师应该有哪些特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怎
35岁的王雪娟,大学毕业伊始就在平岗中学执教,至今没挪窝。回顾自己的15年成长历程,王雪娟特别提到了培训对自身成长的影响。“近五六年,我参加了大量培训,其中有4项培训都长达3年,3项培训为期两年,还有太多数不清的短期学习。每一年,我的继续教育学时数都累计得有点吓人。虽然辛苦,但高质量的培训带给我的改变,时时让我感到欣喜。”
王雪娟所说的培训,并非远赴异地、异国的所谓高端培训,而是指“家门口”的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本土培训。
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只是一个区县级培训机构,但学校开展培训的足迹踏遍全国,他们开发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培训课程,如微课程、思维导图、高质量学习、培训师培训以及按学段按岗位所开设的培训课程共有72个系列691门课程;他们在一线教师中培养了一批兼职培训师,这些人既是教学上的一把好手,又能带团队,而王雪娟就是一个范本。
让每个教师笑着在本土成长为名师,这既是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的目标,也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培训策略。
在教师成长的每一个节点上推一把
王雪娟至今清楚地记得,几年前,自己从一个新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接下来该做些什么?迷茫之时,恰逢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为骨干教师培训班请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海林讲《论教师的第二次成长》。“进入二次成长的教师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进行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这些资料,那时的我就是这样。”对照李海林所讲,王雪娟才清晰地知道自己原来正在突破发展瓶颈,走向第二次成长。从此,她的“教育写作”从“潜意识”、“无意识”,进入到一个自觉发展的时期。
去年,年轻的王雪娟拿到了区、市、省和全国语文课堂教学竞赛的第一名。她再一次有了“到头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的感觉。而这时,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始设立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雪娟因此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工作团队。“我非常清楚这个岗位对我的要求和期许,我也非常清楚自己在专业发展上对全区肩负的责任。这让我对未来充满向往,并且动力十足。”
可以这样说,在王雪娟成长的每一个节点上,总有人和事推她一把。其实,这就是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设计培训时的初衷和追求——在教师成长的每个节点上,给他们一个新的出发点和支点。根据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普遍规律,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形成了自己的“五段式”培养模式,即“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五个阶段。3年新教师培养结束后,可以申报教坛新秀;3年教坛新秀培养结束后可以成为骨干教师;3年骨干教师培养结束后申报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提升培养,鼓励申报学科专家、省市名师及特级教师。
可以说,这样的设计覆盖了教师职业成长的全过程: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方案都清晰地告知教师,教师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发展的方向、自己所处的阶段。从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只需要9年至10年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教师成长发展期。
“本土成长”完胜“临聘外援”
平湖外国语学校80后教师丁清尚,凭借“微课程”的研究,很快成为“教师的教师”——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兼职培训师。
2011年圣诞节前后,在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微课程开发培训中,丁清尚第一次接触到“微课程”,并得到微课程创始人李玉平的指导。2013年9月,丁清尚在龙岗微课程团队的培养中脱颖而出,获准成立“丁清尚微课程工作室”,成为龙岗区50个特色名师工作室之一。自此,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他携手诸多骨干成员,创办《微课程》杂志,录视频,做ppt,将精益求精的微课程理念传播到龙岗区、深圳市甚至是全国各地的教师群体中,像一把钥匙,为教师成长“开门”。
请外面的专家讲课,即使参训教师喜欢,也需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但内化取决于教师的消化吸收能力,并且需要适当的针对性训练。而外来的教授、专家往往很难提供后续的训练促进转化。因此,外来的专家培训后,教师们“听起来激动、回家后不动”的结果在所难免。
要想培训效果好,必须“自己来”。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始研究如何将本区域内的优秀教学成果和管理经验显性化、课程化,通过本土培训师的开发,使这些“被埋没”的经验得以传播和转化,让培训真正落地。“自家”培训师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培训成果转化与落地上做更多更细致的工作,因为他们更了解本土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而且,兼职培训师在培训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目前的职称制度下,教师发展是有“天花板”的,而培训师制度则为优秀教师提供了另一个职业发展通道,可以由优秀变为卓越。
丁清尚对此体会颇深。微课程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他带领工作室骨干成员,先后前往河南、四川、广西、吉林、江苏、湖南、内蒙古等地讲学。去年,他还远赴贵州毕节、甘肃会宁,为贫困地区的教师义务培训。
这么多年做下来,本土培训师队伍成为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成为龙岗教育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
课程自己建,建自己的课程
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将针对新教师的培训称之为“田园式”培训。许多校长说:“参加完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新教师,回来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个个都像打了鸡血,肯干、好学、有激情、有创新精神。”
龙岗区实验学校教师赵查是初中语文田园培训班的三位“导师”之一。他说,“指导教师只负责提供技术顾问和支持的服务,主要任务是组织学员构建‘生产队’,规划团队发展方向,同时定位每一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角色。”第一次组织活动,在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最终决定将50个教师按各自学校的片区分成4个“生产队”,并进行命名。
一位参加了新教师培训的教师这样写道:“培训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安排如此多的活动,忙得都没时间吃饭睡觉。培训后才知道,所有的活动都是为我们新教师专门设计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完成大量的工作,必须有团队的通力合作,要想将任务完成得圆满,也必须有团队成员的智慧。这种自主的过程,让我们学会合作解决许多问题。培训的结果是,真正的交互式培训发生了,思想与思想碰撞,心灵与心灵对接,我们创造的不只是教学理念和模式,更有美好的故事和对未知领域的无限向往。我们是一个值得骄傲的高质高效的团队,这种向心力是我感受最强烈的。”
其实,不只是新教师培训,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大多具有独创性,他们倡导“自己来”,并且“不按常理出牌”。
龙岗区有接近3万名教师,要想满足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不是一件易事。于是,他们要求所有的培训师都要能够开发“自己的课程”。
一个培训师,初期可以单纯以讲为主,可称之为讲师,讲专家授权的课程,或者其他人开发的课程,甚至可以购买版权课程。但当讲师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了自主开发课程的愿望时,可以通过“育、带、用”的方式将其培养成为课程开发师,独立进行符合培训需求的课程开发。“育”是对讲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培训;“带”则是成熟的课程开发师带着讲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学习掌握技能;“用”分为两步,第一步让课程开发师根据个人优势和经验开发个性化课程,第二步当课程开发师成熟时,根据外部需要开发课程。
课程,不是讲完就完了,而要关注培训的效果。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要求自己的培训师,不仅要让学员学会,更要帮他们做到。培训师要深入学校对学员进行长期的跟踪、辅导。
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微研究理论”——针对微问题,开展微研究,形成微成果,并在“三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使得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化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教师不再是纯粹的微课程消费者,更是微课程的开发者、生产者,从而形成生产与消费双向循环、滚动发展的“微学习生态系统”。
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立足本土经验和教师,激发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们提供一个“我要成长”的舞台、条件、氛围和制度。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造血型”培训,每个教师、每个教师群体、教师培训机构本身,都变成了一个能“造血”的有机体,他们每天的日常工作不再只是消耗,同时也是创造和积蓄力量的过程。正因为此,像王雪娟这样,每个本土教师都能在本土强劲生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