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的方向在哪里 ——“‘未来课堂’名师教学优质课展评”活动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信息技术肯定无法完全代替人的学习。”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未来课堂’名师教学优质课展评”活动中,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这样说。

  “‘未来课堂’名师教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是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的教师竞赛项目之一。何谓“未来课堂”?这是一种高度整合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海量教育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下,服务和支持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高效开展多种教与学模式的课堂。

  此次在上海举行的是“未来课堂”全国总决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评审及考察的重点将侧重于是否突显教学特色、能否充分利用“未来课堂”的先进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互动、是否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实现高效课堂等。

  来自安徽省无为县的教师程玲玲是百余名参赛教师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乡镇教师,程玲玲之前并没有机会接触“未来课堂”。亲身体验后,她感慨道:“这样的教学形式太好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非常生动地展示学习或研究的过程,值得所有教师去学习和应用。”

  作为本次决赛的东道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一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何才能在教学中照顾不同学生的基础和个性?‘未来课堂’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环境条件下的‘未来课堂’,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而‘未来课堂’中的多块大屏幕,可以较好地展示整个教学思维过程,照顾到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

  这也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取得如此优秀成绩的重要原因。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学校的控制系统既能够轻松控制空调、调节温度及湿度,还能够配合灯光、教室环境,打造更加轻松和炫酷的学习空间,这些功能让学校成为拥抱未来的示范校园。

  作为此次决赛的总裁判长,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际平教授认为,课堂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主阵地,没有课堂的信息化,就不会有学校的信息化,更不会有整个教育的信息化。为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提供一个新环境,就是打造“未来课堂”的目的之一。“‘未来课堂’会从教室的空气、温度、光线、座椅等方面,全方位为学生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有愉快的感受”。

  对此,尹后庆深表赞同。他认为,“未来课堂”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即要符合人的学习规律。尽管在尹后庆看来,学习是任何技术无法完全代替的。但他同时认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确实有很大帮助。

  那么,一线教育工作者怎样理解“未来课堂”呢?在山东省青岛市铜川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杨静看来,“未来课堂”应该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且应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她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之所以“未来课堂”不叫“未来教室”,张际平解释,课堂是环境、是空间,而不是“一个教书的地方”,这里的课堂,不仅是为了读书,还有互动、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资源之间的交流等。

  “未来课堂”对教师有怎样的挑战?来自山东青岛的数学教师姜丽丽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精细的备课和信息技术应用是我在‘未来课堂’模式下最大的挑战。我希望‘未来课堂’将来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的特色,而是通过推广能够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常态,让所有学生都能受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历史课是鲜活的     下一篇:课堂需要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