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5-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把传统文化做成“课程”

  本报讯(记者 康丽) 传统文化怎么进校园入课堂?12月15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与中华书局联合举办的读“圣贤之书,成厚德之人”——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首场高中专场活动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行。

  八一学校是海淀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的实验示范校,其多学科分阶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赢得了与会者的肯定。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表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学科,都承载着培养“中国精神”的作用。而高中语文学科已自主研发了《诗经往事》、《来自孔子的智慧》、《美丽汉字》等6门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在教师,针对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海淀区教科所建立了敬德书院,构建了“读经、会讲、研修和学术”四类课程体系,唤醒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实践的热情。

  

  乘坐公交车也是一门课

  乘坐公交车是一门课,造纸术进入课堂,体育课打起了高尔夫……这些课程是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给学生们开设的特色课程。在五(2)班教室,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乘坐公交车。课堂上,学生们跃跃欲试,不一会儿就在教师的帮助下想出了4种乘公交车的方法:看站牌、查网络、查看地图、询问路人。

  随后,授课教师设置了一个乘车去夫子庙的情景,以查网络的方法测试学生能不能坐上开往夫子庙的公交车。当教师打开网络地图,学生们很快查出了3种去往夫子庙的路线。

  

  星空成为课程内容

  浩瀚的星空也能成为课程内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洋湖小学本学期的“秋季星空”课程,就是这样一个“另类”。课堂上,当童谣唱响“我们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伴随着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故事,北斗七星、十二星座、流星雨等与星空有关的奇妙元素,在好奇心旺盛的学生脑海里肆意奔跑。学校还设有一个大大的“魔方”区域,学生们可以认真寻找与自己有关的星座,了解天文常识。

  

  “诗韵课程”促学生成长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历史教师黄志勇如往常一样,在他的《巴渝史话》课上给学生们讲起了巴渝传说。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又奔向操场,在体育教师任治美的指导下,上起了花式跳绳课……除了这两门课程,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课表上,还出现了“小百灵合唱团”、“启明版画”、“植物种植”等多门校本课程,而这些特色课程都属于学校的“诗韵课程”体系。

  “诗韵课程”体系以诗歌精神为核心,助力学生的学习。依据“诗韵三九,大雅至善”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长所需的素养,学校将“诗韵课程”体系分为“诗韵文德”、“诗韵数学”、“诗韵外语”、“诗韵科学”、“诗韵身心”和“诗韵艺术”六大板块,各板块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

  

  与大师一起捏面人

  搓、揉、掀、捏、点、切、刻、划……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小学五(4)班学生上了一堂好玩的课——捏面人,授课教师是山东面塑第六代传人、民间工美大师杨守光。

  杨守光一边给学生们讲解制作要点,一边做示范,手指快速地在面泥上飞舞。顷刻间,一个可爱的小动物脱手而成。

  “非遗进校园”是崇文小学五(4)班教师和家长委员会共同策划的系列活动。剪纸、面人、脸谱、刺绣……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进入学生们的活动课,作为小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启蒙。

  (钟原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