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泸溪:农村教育“变形记”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到农村学校任教,越来越多的学生就近在村镇就读。
·农村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农村学校要提升竞争力,就要将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如此,才能促生农村教育的升级与变革。
一个农村教师的岗位居然有多人竞聘;一个县由206名教师申请进城教书转为283名教师申请到乡村任教……如今,在湖南省泸溪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到农村学校任教,越来越多的学生就近在村镇就读。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泸溪县农村教育如何实现大逆转?
下好农村教育发展一盘棋 提升“硬指标”
午休时间,黄泥冲小学图书室,几十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读书。这一场景以前是很难出现在这样一所农村学校的。
“如今,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提升,城里学校有的,我们村小也有。”黄泥冲小学校长张海涛说。
3年前,黄泥冲小学办学条件简陋,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是一件都没有,操场是坑坑洼洼的土地。2013年,黄泥冲小学被纳入该县合格学校建设规划,修建了新教学楼、塑胶跑道,建造了多媒体教室、图书室。
办学条件改善的效应持续发酵,学校教学质量也随之突飞猛进,许多年轻教师主动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2015年,泸溪县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黄泥冲小学已跻身优秀村小行列。
在泸溪县,黄泥冲小学的校园变迁并非个案,石榴坪兰村小学、浦市马王溪小学、解放岩都蛮小学等农村学校,一所比一所漂亮。近3年来,泸溪县投入10.9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泸溪县教育局计财股长文小平介绍,仅2015年全县就新建、改扩建项目20个,改造校舍面积近2万平方米,购置农村学校教学、生活设施8564台(件/套),添置图书11万余册。
家门口的学校条件好了,回来读书的学生也多了。该县基教股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秋季,全县转入学生134人,除县内流转学生98人外,省外回流学生36人。
深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激活一池春水
2013年,泸溪县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厅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县,该县采取企业建设、政府租赁、学校使用的模式,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泸溪县教育局仪电站站长章发礼介绍,经过两年实践,全县15个乡镇中心以上学校10M宽带入网率达100%,“班班通”使用率为80%,教学点远程教育资源覆盖面达92%。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已经成为历史。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模式的信息承载、输出以及教学互动等方面都有优化空间。”白羊溪学校校长高奉升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教与学的信息传递过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互联网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泸溪农村教育实现了提速,也焕发了农村学校老教师的活力,激活了农村教育的一池春水。
在合水镇中心完小,58岁的教师谭富德已经习惯使用电子白板给学生上课。“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没少费劲,事实证明,仅凭嘴讲效果不会理想。”谭富德认为,电子白板丰富了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像他这样的老教师重燃教育激情。
做好教师成长“孵化器” 合力强教育
“蝶的蜕变,鹰的重生。”这是泸溪四中教师龙文参加国培后的感触,“这次培训让我受益良多,既告诉我如何上好作文课,又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泸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分管教师培训的副校长文佰顺介绍,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泸溪县建立了教师培训机制,构建国家、省、州、县、校5级培训网络,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置换脱产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等有效途径,不断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实效。
除了开展“捆绑式”支教,实行“走教制”外,泸溪县还优化教师补充机制,5年来录用特岗教师166人,引进优秀人才49人,公开招录295人,定向培养125人,而且新录用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薄弱学校。
泸溪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绍平说:“农村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农村学校要提升竞争力,就要将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如此,才能促生农村教育的升级与变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