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小学校本课程候选案例·中国人过中国节 过传统节 守民族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而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现在的学生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国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知之甚少,甚至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基于此,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开发了“中国人过中国节”课程,以主题为线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浓浓的中国传统节日氛围,体验悠远的中华文化。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品质,培养文化生活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内容安排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其精华,我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及象征意义,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进行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内容框架

  在传统节日到来前后,学校的经典诵读课安排学生诵读。在诵读专题节日诗文前,每班利用一节探究课开设“传统节日我知道”综合实践课,以此启动本班专题节日诗文诵读。专题活动结束后,班级要举行相关诵读比赛或展示活动,以几个节日为例做进一步介绍。

  

  模块:清明节

  专题:缅怀亲情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清明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并能整理成文章。

  ·通过板报、演讲等形式,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诵读诗文。

  课时:1

  模块:端午节

  专题:民族精神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端午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并能整理成文章。

  ·搜集端午节风俗习惯的各种图片,办一次图片展,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诵读诗文。

  课时:1

  

  模块:中秋节

  专题:亲情友情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中秋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资料,并能把资料整理、组合好。

  ·了解中秋节的文化意义,能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并诵读诗文。

  课时:1

  

  模块:国庆节

  专题:爱国主义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国庆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

  ·通过调查、访问老红军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新中国解放的历史。

  ·了解国庆节对全国人民的伟大意义,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诵读诗文。

  课时:1

  

  模块:重阳节

  专题:尊老敬老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重阳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重阳节有关的资料,并能把资料整理、组合好。

  ·了解重阳节的文化意义,并能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并诵读诗文。

  课时:1

  模块:元旦

  专题:传承发扬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元旦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元旦的来历。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访问等方式,了解与元旦有关的天文地理知识。

  ·在探究学习中了解、发现元旦的意义,并诵读诗文。

  课时:1

  

  模块:春节

  专题:勤劳节俭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春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回忆、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春节在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并能整理成文章。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发现春节的文化意义,并诵读诗文。

  课时:1

  

  模块:元宵节

  专题:文明孝亲

  主要内容及要求:

  ·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回忆、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元宵节在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并能整理、组合资料。

  ·搜集元宵节风俗习惯的图片及各种实物,办一次展览,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并诵读诗文。

  课时:1

  课程实施

  ◆课程组织管理

  教师配备:由学科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授课,与少先队大队部活动相结合,教导处负责学生检测、评价。

  课时保证:每周一课时。

  常规检查:常规检查与其他国家课程安排的学科相同,备课、检测、活动每月由教导处检查一次。

  ◆课程实施形式和时间

  每周五下午快乐活动日课程。

  共需8课时,每个节日模块安排1课时。

  ◆学习对象

  一至五年级学生

  实施策略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课程资源。由于所开发的课程综合性强,因此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课程资源。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还要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士、外校教师,有时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参与。

  确定文本主题,制定目标。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非常广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进行挖掘。

  设计活动方案,实践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地方特色,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适合某一年级的主题活动方案;然后,分年级组进行初步尝试教学;上完课后,各年级组对活动方案提出修改建议,方案设计教师写出反思,为进一步修改打好基础。

  跟踪调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在注重教师反复实践修改课程方案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的信息将是教师编写学生读本及教本的第一手资料,如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还有学生参与活动拍下的照片,等等。

  课程评价

  本科目评价表格,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的难度分为:主题生成的参与积极性、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的协同能力、活动成果的表述、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5个难度。如果是课外活动,要求家长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对孩子的评价。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向谁提问     下一篇:聚焦创新班① 开放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