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涉及文学、哲学、历史、地理、习俗、艺术等多个方面。一方面,文化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文化也需要广泛的推广传承。“文化朋友圈”这个栏目,将带您走近文化领域的名
南京郊外,仙隐北路,依山苑,这是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居住的地方,听名字,便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其实,记者在采访钟振振之前,便接触过不少“钟门弟子”,感受过他们治学的严谨与待人的真诚。弟子如此,遥想其师风仪,能不让人钦慕?
钟振振是近代词学名家唐圭璋先生的弟子,于诗词理论方面造诣颇深,桃李满天下,但钟振振对弟子的择选也可说近于严苛——
除了重人品、重心性、重才华以外,钟振振收徒另有一桩“怪癖”,就是注重“跨学科”人才。于是,“你的数理化成绩怎么样”就成了他最常问的一句话。在钟振振看来,逻辑思维对于文科学习十分重要,“只会文辞锤炼,缺乏清晰的逻辑,很难写好诗词。况且,溯本求源、考据论证的功夫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
“一个缺少诗词创作能力的人,很难真正地深入研究诗词。”因此,钟振振将诗词创作与理论研究看得同等重要。他认为,不能割裂地读书,应该广泛涉猎古今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积淀与文学素养。但钟振振同时也强调,不能“只在古人圈子里打转”,好的作品要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只有在古人作品中也能熠熠生辉的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生活中的钟振振十分随性,衣食住行皆是如此。但每到做学问之时,他便如同换了一个人,寻析脉络、考辨渊源。且不说他教书时的一丝不苟,不说他论文、著述中的字斟句酌,便只日常的治学精神也让人敬佩。某电视台的文学常识类节目,钟振振在其中找出了百余处错讹;某部流行的诗词辞典类书籍,钟振振发现了大量纰漏,并撰写了三万余字的文章与出版社商榷。在钟振振看来,越是普及的东西越应该严谨。
在访谈的几个小时里,钟振振的朴实平和、温文尔雅一直让记者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依山院落隔嚣尘,小坐论诗语亦亲。
纵使冬寒吹不去,春风似欲上衣襟。
中国教师报:现在我们一直在提倡传承传统文化,在您看来,新时代应该对传统文化有怎样的取舍与扬弃?
钟振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主流一直是儒家文化,即所谓的“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不足取,“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还是有价值的。在今天看来,“仁”即仁爱、仁慈,“义”即道义、正义,“礼”即礼貌、礼节,“智”即明智、智慧,“信”即诚信、信用。古代儒家的内涵和外延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古今之间,还是有“最大公约数”可取的。我们对传统文化要继承,但绝不是全盘接受,我们只接受那些真诚、善良、美好的东西。
中国教师报:近年来,许多地区都有“国学热”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钟振振:近年来,《三字经》等读物非常流行,不少学校将它们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读物。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禁止学生学习这些读物。我个人认为,简单地“提倡”与“禁止”都是不对的。从一方面来说,无论是思想还是知识,《三字经》里的许多内容已经脱离于时代。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类读物采取了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便于记忆背诵,相对来说语言又不那么深奥,适合青少年学习。在新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能积极地组织编写出更好、更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三字经”呢?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材应该以现代文为主,您怎么认为?
钟振振:我认为恰恰相反,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少选一些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平时说话就用现代汉语,接触的也主要是现代汉语,通过生活中的耳濡目染,现代汉语的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而古代汉语,如果不从小教给学生,他们以后接触的机会很少,也很难深入研究。古代汉语是重要工具,不会使用这种工具,就很难学习历史,学习传统文化,最后必然会导致中国文化的断层。
中国教师报:古典文学体裁不一、风格众多,您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习哪类作品?
钟振振:古典文学包括诗词文赋等多种文体。各种文体中,凡思想内容健康、写作艺术高妙的经典作品,都应该精选出来,推荐给学生阅读,特别是那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民族英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一个民族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不爱自己的山川、不爱自己的英雄、不爱自己的文化,这样的民族就没有希望、没有精神、没有脊梁骨。
中国教师报:具体到古典诗词,您觉得目前的教育教学有哪些问题?
钟振振:古典诗词学习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古今语音的不兼容。这样,教师在教学生读古典诗词时,必然面临“两难选择”:如按现代汉语的音韵去教学,便不能与古典诗词的格律吻合无间;如按古代汉语的音韵去教学,又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因此,我主张在开始阶段,尽量选择那些即使用普通话来念也格律整饬、音韵和谐的作品教给学生。等到下一阶段,学生有一定古典诗词基础后,再教他们区别古今汉语的音韵。总之,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与教材编写相比,语文教师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欠缺是古典诗词教学所面临的更大问题。古典诗词讲究含蓄,许多话不直说、不明说,有时还用一些当代人不熟悉的典故。对于教师而言,最基础的层面是要弄清楚诗人在说什么;第二个层面是要了解诗人是怎么说的;第三个层面是要评论诗人说得怎么样。最基础的层面搞不明白,自然不可能进入更高层面。
中国教师报: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诗词创作是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钟振振:任何一件事情真正想做好都是有难度的,但对于诗词创作入门而言,只要有兴趣、肯下功夫,并不会很难。唐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共20个字,每个字都是常用字,连小学生都认识。我认识不少写诗词的年轻朋友,有些甚至没有中文专业的背景,但是诗写得非常好,这就说明诗词创作并不困难。
中国教师报:在您看来,诗词创作的技巧有哪些,初窥门径之后,提高的途径又有哪些?
钟振振:诗词创作的基础,无非是格律、押韵、对仗等,这些是“死知识”。更进一层,就是遣词造句的锤炼,需要阅读从先秦到明清的大量文学作品,从而提高文学修养与创作技巧。但如果想真正写出好的诗词作品,仅仅着眼于文字层面还远远不够,诗词更重要的是立意、构思,归根结底写的是思想与情感。
中国教师报:您对当代诗词创作水平有何评价?
钟振振:从《全唐诗》《全宋词》中就可以看出,一般化的作品占大多数,精品只是极少数,当代诗词也不例外。当代的社会生活这么广泛,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这么丰富,这些都是写出好诗词的素材。当代人缺的不是生活与情感,而是反映时代、关照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技巧,也就是文学修养的欠缺。但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唐诗宋词并非不可超越,当代诗词作者应该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气魄。
对传统文化,我们只接受那些真诚、善良、美好的东西。
不会使用古代汉语这种工具,就很难学习传统文化,最后必然会导致中国文化的断层。
一个民族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山川、英雄、文化,这样的民族就没有希望、没有精神、没有脊梁骨。
当代人缺的不是生活与情感,而是反映时代、关照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技巧。
钟振振,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